蕙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蕙兰(学名:Cymbidiumfaberi)为兰科蕙兰属的地生草本植物。根较粗短,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无分枝。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丛,呈椭圆形。花常为浅黄绿色,有深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花通常香气浓郁。一茎多花,常捧,分窠,大圆舌,肩平。叶阔。为老八种赤蕙之一。
.元字: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历史:清朝道光年间由浒关艺兰者选出。特征:三瓣头圆长脚,紧边,色绿,分窠半硬捧心,肩平,执圭舌,花草粗壮高大,为老八种赤蕙之一。
.老染字:瓣型:赤壳类梅瓣历史:清朝道光时由嘉善阮姓选出。亦名阮字。特征:
瓣短窄深,肩平,分窠大观音兜捧心,大圆舌,有时花朵瘾放;唇瓣尖部被嵌窄不舒、上翘或歪斜,故俗称为秤钩头老染字。花草细长。为蕙兰中老八种之一。
:瓣型:赤转绿壳类梅瓣历史:抗战前,崔怡庭选出。特征:外三瓣头圆且大,细收根,瓣肉厚糯,半硬捧心,分窠或分头合背,龙吞舌。色绿,肩平。被列入新八种之一,亦为蕙兰中名品。
.程梅:瓣型:赤壳类梅瓣历史:清乾隆年间由常熟程姓选出。特征:三瓣紧边短圆,分头合背或分窠捧,龙舌,花草粗壮高大,叶阔呈弓形。为老八种赤蕙之首。
.孝荷:瓣型:赤壳类绿花荷瓣(亦或为飘门水仙)历史:抗战前选出。特征:夕卜三瓣长脚,放角收根,蚌壳捧,海舌,色绿。
.庆华梅:瓣型:绿壳类梅瓣历史:1911年由兰农车庆选出,售予吴恩元,栽培六年后复花,时值推翻满清皇朝,为庆贺起见,念及车庆在华兴旅馆发现此花,故联系其人、其地,遂命名庆华。特征:三瓣短脚圆头、紧边,瓣厚,分窠蚕蛾捧心,大如意舌,一字肩。
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老梅:瓣型:绿壳类梅瓣历史:清嘉庆初良宾选出。一称老梅。又称前梅。特征:
三瓣长脚圆头,半合硬捧,穿腮小如意舌,花色翠绿,一字肩。盛开后,副瓣偶有后翻状。
叶半垂。花草细长。苞叶绿色。被列入老八种之一。
.江南新极品:瓣型:赤转绿壳类梅瓣历史:1915年由钱阿禄带至干卿家,当时氏托荣文卿先生鉴审花蕾,确定日后必出好花品,其后由干卿买下。特征:花形与老极品相仿。
三瓣圆头收根,分窠半硬兜微合,龙吞大舌,肩平,细长花草,风韵气色甚佳,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素十八:产于武当山脉,由戴仙禽、心宝等于1996年购得,并请吴应祥命名。
.明州梅:又名“天王汇”兰友庆发于2000年春节去咸祥山区访友时在一山农家中统草里发现选出。该花草高约45公分,〜,叶钝尖承露状,形态伟岸。花梗粉底带青,圆润挺拔粗约4〜5毫米,高约50公分大出架。小花柄和包衣紫红色不带绿彩,螟蚣钳头形,花为大型,径可达6公分。外三瓣短阔、收根、紧边、瓣端浑圆形成拱抱。正一字肩也略带飞意,软硬棒久开不拆架,棒瓣下侧能棒住舌(根),舌瓣形如海、吐而不反,长度不出捧瓣,舌的背而无红块。鼻小如同火柴梗,无论俯视正视直至花谢仍不见鼻芯。该品种着花朵数一般不多,几次复花均为7〜9朵,但总体布局极有章法,朵与朵之间间距疏朗、均分,花的朝向四面可观足可入画,整体气势雄又不失端庄。
:下山于2012年3月6日,由出自大别山余脉由奇志亲自采挖,下山3苗1花苞,属于不可多得的奇艺草梅。
特点:
燕尾奇草;
壮成草带青水晶边,苗成熟叶后还带蝶线;叶甲,叶尖水晶体很重;
开品为荷型梅,五瓣分窠,龙吞舌
蕙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