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力及运动 学问点整理
力
1、力的定义
定义: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详细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肯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初中物理 力及运动 学问点整理
力
1、力的定义
定义: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详细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肯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肯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互相性〕
〔3〕互相接触的物体间不肯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肯定没有力“接触及否〞不能成为推断是否发生力的根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互相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探讨对象变更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变更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断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
注:运动状态的变更包括运动快慢变更或运动的方向变更。
〔2〕可使物体的形态及大小发生变更。〔形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工具:测力计,试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运用
视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程度面
被测力的方向应及弹簧伸长的方向一样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作图方法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标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旁边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状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绘物体的受力状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那么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合力的概念
合力:假如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一样,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根底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那么求合力无意义。
12、力的合成
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