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
第一页,共十六页。
常见症状
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排尿痛、排尿困难、尿潴
留、尿失禁
尿色异常——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
第一页,共十六页。
常见症状
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排尿痛、排尿困难、尿潴
留、尿失禁
尿色异常——血尿、乳糜尿
其它——水肿、高血压、贫血、肾绞痛
第二页,共十六页。
尿量异常
正常人每日尿量1000-2000ml
平均1500ml
少尿(oliquria):尿量<400ml/24h
无尿(anuria):尿量<100ml/24h
尿闭:完全无尿
多尿(polyuria):尿量>2500ml/24h
第三页,共十六页。
少尿、无尿
第四页,共十六页。
(一)发生机制
每日原尿180L---肾脏---终尿1500ml
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1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2 有效率过压
3 肾血流量
尿液生成减少——真性少尿
尿液排出障碍——假性少尿(尿潴留)
第五页,共十六页。
(二)问诊要点
1 询问、记录尿量
2 原因、诱因:失血、失水、药物、肾脏病、心衰、肝硬化
3 起病病程:突然——急性肾衰竭
逐步——心衰
4 内环境紊乱:K+、Na+、代谢性酸中毒
5 伴随症状:
伴皮肤干燥、脱水——严重失水
重度贫血——失血
心衰、肝硬化——有效血容量不足
伴高血压、血尿——肾小球肾炎
重症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
第六页,共十六页。
(三)临床意义
肾前性少尿:有效血容量不足
休克,尿比重高,尿渗透压高,血钠高
肾性少尿:肾小球滤过面积下降或肾小管
重吸收障碍
等张尿,高钾血症,氮质血症,水中毒
肾后性少尿:尿潴留,非尿液生成减少
下尿路梗阻
第七页,共十六页。
(一)肾前性因素:
1、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血流减少:休克早期、急性心力衰竭等。
2、高血压晚期: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血管腔狭窄,肾血流减少。
第八页,共十六页。
(二)肾性因素:
1、肾小球、肾间质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节结性多动脉炎等。
2、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占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45~75%。
第九页,共十六页。
2)肾毒物:
包括以下几类。重金属类,如汞、砷、铅、锑、铜、铋、铀等。这类重金属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与多种酶的巯基、羟基、氨基结合,影响酶的活性。药物类,如磺胺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这类药物也是干扰酶活性,与DNA核苷酸成分结合、结构改变,功能受影响。磺胺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其结晶阻塞肾小管。生物性毒物类,包括蛇毒、毒蕈、生鱼胆、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这类毒物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后,其分解产物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机物类:如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乙二醇、甲醇等可引起肾小管坏死。
第十页,共十六页。
三)肾后性因素:
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肿瘤、宫颈癌等压迫尿路)。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多 尿
第十二页,共十六页。
(一)发生机制
非溶质性利尿:
1水摄入过多
2肾脏水排泄增加(1) 抗利尿激素(ADH)减少或缺如—中枢性尿崩症
(2)肾小管对ADH反应障碍和肾髓质高渗区损伤—肾性尿崩症
溶质性利尿:(1)有机溶质排泄增多
(2)电解质排泄过多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二)问诊要点
确定多尿:连续3天收集尿量均大于2500ml/日
原因、诱因:用药饮水史、慢性肾病史、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史、多尿前一过性少尿史
伴随症状:
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糖尿病
视力障碍、偏盲、颅内高压——继发尿崩症
高血压、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肌软弱、周期性瘫痪、代酸——肾小管酸中毒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三)临床意义
溶质性多尿
1 糖尿病,急性肾衰多尿期,
2 渗透性多尿 输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
非溶质性多尿
1 抗利尿激素缺乏
2 肾小管疾病
3 精神性烦渴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内容总结
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1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尿液排出障碍——假性少尿(尿潴留)。3
(临床诊断学课件)少尿与多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