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分享快乐,快乐分享.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分享快乐,快乐分享.doc1 分享快乐,快乐分享生活中,我们每个社会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对于幼儿来说, 分享就是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共享, 比如图书、玩具、开心的事、好朋友等等。在工作中, 我们时常会看到以下情况: 自己的物品不愿与他人分享,“这是我的, 你不能碰”; 两个幼儿同时看上一个事物互不相让,“我先拿到的,是我的”;对好友的独占欲,“ xx 是我的朋友,不是你的”等等。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分享作为重要的亲社会行为之一, 有助于与他人交往, 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分享行为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从小培养, 小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道德认知能力, 对分享行为有一定的感知。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 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 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 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一、分析不分享的原因 1. 家庭因素现在的小班幼儿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环境中。许多幼儿和父母都是独生子, 幼儿成为多个家庭唯一关怀和爱护的对象, 他们喜欢的事物都是家长为他个人准备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这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另外, 幼儿入学前接触成人的时间较多, 有家长以幼儿还小为由对幼儿过多保护、迁就。有的幼儿因家庭因素缺少同伴交往而分享意识不强烈, 不会想到与他人分享。因此幼儿往往会形成“独占”“独享”意识和行为。 2 2. 年龄因素有的幼儿只愿意自己接受他人的分享, 有时幼儿表示要分享却言行不一。因为小班幼儿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强调自我为中心, 具有非常强烈的独占意识,不愿理解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 3. 心理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现: 当幼儿自我意识上升到对自我扩展的意识时, 幼儿把自我意识扩展到外部事物上, 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 而且认为父母、兄弟、姐妹、玩具、小动物等也同样是属于自己的。这时幼儿就会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分享行为。由此可见, 幼儿的不分享行为是身心发展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4. 其他因素幼儿不愿意分享有的是因为怕自己会失去或者怕别人弄坏; 有的是因为相互交换分享的物品不吸引幼儿; 有的是因为成人不正确的引导。另外, 小班幼儿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当新事物数量少幼儿多时,有的幼儿不会商量或者意见产生不合也会导致不分享的行为。二、分享行为的重要性 1. 社会性发展幼儿作为特殊的个体最终要进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小班幼儿年龄小在正确的引导下易形成良好品行。近年来, 一些关于同情和利他行为的发展研究表明, 分享行为在 4 岁到 16 岁之间没有发现连续增多的趋势。可见, 分享及其他行为并非自然随年龄增大而增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 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 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有同情心, 有助 3 于幼儿个体社会性的发展。 2. 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在分享行为中也体验了分享及被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 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 有利于幼儿以后的学习、成长。若“独占”“独享”就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友谊,幼儿会感到孤单、寂寞、情绪低落。分享行为有助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三、分享行为教育引导 1. 正确认识分享行为教师要告诉幼儿有时分享不是失去是获得,能够接触更多有趣的事物,获得更多的快乐。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契机,让幼儿正确理解分享, 切身感受分享的快乐。比

分享快乐,快乐分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hghkyj834
  • 文件大小104 KB
  • 时间2017-02-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