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防治
商务通用Powerpoint模板
痤疮的病理(西医)
皮脂腺分泌过多;-----雄激素刺激?
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与脱屑减少,形成黑头粉刺----缺乏维生素A;
痤疮丙酸杆菌进入毛囊引起的炎症反应。
痤疮的皮损痤疮的中医防治
商务通用Powerpoint模板
痤疮的病理(西医)
皮脂腺分泌过多;-----雄激素刺激?
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与脱屑减少,形成黑头粉刺----缺乏维生素A;
痤疮丙酸杆菌进入毛囊引起的炎症反应。
痤疮的皮损类型—丘疹
痤疮的皮损类型—白头粉刺
痤疮的皮损类型—黑头粉刺
痤疮的皮损类型—结节
痤疮的皮损类型—囊肿
痤疮的皮损类型—脓疱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肺热:肺合皮毛,肺热发于皮肤;
风热侵于皮肤;
胃肠湿热:饮食厚味,郁合化热,上行于头面及皮肤;
肝经湿热或肝火上火,肝主疏泄气血;
肾阴虚,阴虚生内热
痰湿郁滞
血瘀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热、毒、湿、瘀
中医辨证分析:局部皮疹
皮疹潮红:风热,血热;
脓胞或脓点多,红肿等:热毒重
皮疹淡红或白头粉刺,与肤色接近:脾虚湿滞或偏寒;
皮疹色暗而无光泽:气血不足兼有郁滞;
面部油光发亮:湿热;
囊肿:湿、瘀、毒互结
结节:湿
中医辨证分析:辨体质
青春期:多偏热;
面色白乏力:多脾虚夹湿
爱好厚味:多湿热;
紧张或情绪不佳:肝郁;
中医辨证分析:辨其它症状
大便干而舌红苔少:热盛阴虚
大便干结而舌红苔黄腻:胃肠有热
大便次数少而苔腻或兼乏力:脾虚有湿;
大便偏溏而苔白腻:脾虚有湿;
大便粘滞不畅,苔黄腻: 胃肠湿热
月经提前或量多:血热或阴亏
中医对痤疮的治疗
清热毒(肺经风热):连翘、野菊花、蒲公英、鱼腥草;桑叶、桑白皮、枇杷叶;
凉血:赤芍、丹皮、生地、黄芩;
清肠胃湿热:黄连、黄柏;
清肠胃实热:大黄、虎杖
清肝经湿热:茵陈,垂盆草,虎杖,
养阴血:生地,女贞子、白芍、当归;
活血:丹参,当归,鬼箭羽,凌霄花
祛风化湿:防风、白芷;
化湿和胃:三仙、白术;
散痰结:僵蚕、浙贝、牡蛎(壳)、夏枯草;
散血结:穿山甲、山棱、莪术;
自拟方歌诀
痤疮连菊蒲鱼腥
归芍丹参柏地芩
茵陈垂虎防白芷
三仙白术效果灵
痤疮基本方
连翘10克,野菊花10克,鱼腥草10克,蒲公英10克,当归5克, 赤芍12克, 丹参10克, 生地15克,
黄柏3克, 黄芩10克, 茵陈6克, 防风15克,
白芷10克,炒谷麦芽各10克,白术6克。
一月为一疗程。可先试探性服7剂。病情稳定可减半量或隔日服。根据皮疹和全身情况调整用药。
加减变化
皮疹很轻或偏寒湿:减清热药,或加温脾化湿药;
大便偏干而硬:加大黄、虎杖,减防风和白芷量;
偏瘦阴虚:可加重生地和女贞子;
病情久、有囊肿和结节:加重散结活血化痰散
中医常用外用药
颠倒散:大黄、硫黄、石灰水
轻粉
轻粉5克,杏仁10克。 用法用量 先将轻粉研细,加杏仁同研,把手指洗净,蘸药磨擦患处。不可入口,最好晚间涂,晨洗去。
痤疮的预防
少食过甜、过油、油炸食品、硬果(花生、瓜子、核桃等)、辛辣刺激、酒;
不食用补品
保持充足的睡眠;、
保持正常的排便习惯;
保持乐观情绪;
温水洗脸;
感谢您的关注
痤疮的中医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