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批评
正确对待批评
我们以前在学校都学过历史,那么,在我国历史上的诸多朝代中,有哪些皇帝是比较开明的呢?……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还有清代的康熙,他们所统治的时期均是我国古代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县县长击死了。街上的老百姓就有人说怪话: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要追查讲这句话的人。可是毛泽东同志知道后,没让追查,而是说要想想我们做了一些什么错事引起群众的不满。后来一查才知道,主要是由于政府征公粮征的太多了,群众负担实在太重造成了他们的不满。于是毛泽东同志决定减少征粮任务,同时,号召边区政府和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而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在我们部队中也有这样的好榜样,如某部的王杰,有一次他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帮助邻近的一位老大爷喂牲口,他顾不得一天施工的劳累,一口气干了40多分钟,替老大爷挑了一满缸水,还铡了一百多斤草。刚回到班里,就挨了班长的批评,说他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不请假。王杰开始感到做了好事还挨批,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他仔细一想,又觉得班长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自己确实有错误,尽管是为群众做了好事,但同时也违反了纪律,应该受到批评。于是他在班务会上主动承认了错误,还找班长谈心,希望班长以后对他要求更严些。所有这些事例,讲的都是如何对待批评的问题,对我们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有宽广的胸怀,欢迎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政治营养,改正缺点错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其实,批评就是一
种“礼物”,我们不能拒收这一丰厚的礼物,不管它是以什么形式包装的。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听到批评不会像受到表扬那样舒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待批评,不论是来自上级的还是同级、下级,是老同志还是年轻的新兵,是和自己关系好的还是关系一般的、甚至是和自己有矛盾有隔阂的,也不论是恰如其分的还是不十分准确的,都应该热忱欢迎。对正确的批评,要查找原因,迅速改正,改正的越迅速越彻底越好;对不正确的批评,也要态度诚恳地说明原因,并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要正确对待批评就要做到“五不”:一是不要当成耳旁风;二是不要背“包袱”;三是不要破罐子破摔;四是不能存有报复心理;五是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
二、我们要勇于自我批评
批评虽然能帮助有缺点的同志认错改错,但它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有了缺点错误,只有严于解剖自己,才能真正从思想深处找出错误的根源,从而坚定改正错误缺点的决心。那些走向深渊的人,与走向高尚的人相比,其人生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会犯错,而在于犯了错之后是否有认错改错的心胸。一个胸怀宽阔的人,一旦有了错误,就该严格律己,勇敢地解剖自己,主动为过错担当责任,把自己推向灵魂的审判台;哪怕这样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有辱自己的脸面,那也在所不辞。而且严于律己,自觉进行自我批评,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品德和一贯作风。周恩来同志生前经常讲自己的缺点,用以教育同志。在延安整风中,他把自己犯过的错误向党内党外同志讲,而且态度很诚恳,一点也不敷衍。他说:“有错误要逢人就讲,这样既可以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以借鉴。”在晚年,还说要“活到老,学到老,
正确对待批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