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输血知识
你对献血、输血知多少?
你对献血、输血知多少?
世界上所有人,无论肤色、种族和信仰如何,其生命动力都流淌在他们的动脉和静脉之中的一种红色的液体——血液。组成血液的各种成分构成了人体高度发达的防御和运输系统,淋巴细胞次之,约占20%-30%;单核细胞占3%-8%,因为它只有一个细胞核,故称它为单核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数目较少,%-5%和0-1%左右。
白细胞出生于骨髓内,成长后进入血流,它的个头比红细胞要大些,直径有10-15微米,因都是白色的,故叫白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有6000-8000个白细胞。少于4000或超过10000个,都是有病的表现。当白细胞总数超过10000个/立方毫米,就叫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烧伤、急性中毒、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病理性白细胞增多。新生儿、剧烈运动后等有时也可引起一时性的生理性白细胞增多。当白细胞数低于4000个/立方毫米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多见于病毒性感染,如流感、肝炎、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中毒、铅中毒和X线损伤等。
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量没有红细胞多,它的寿命也较短,平均寿命只有9-13天,但它们的杀敌本领却很大,能抵抗病菌和其他异物的侵袭,吞食进入体内的细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是人体健康的忠实卫士。
什么是血小板?
血小板发现于1842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半个多世纪,直到1906年才确认血小板是从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每个巨细胞可产生3000-4000个血小板。血小板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呈无核两面凸起的橄榄形或盘状细胞,也有梭形或不规则形。血小板的体积比红细胞、白细胞都小,-4微米,-2微米。血小板的体积虽小,但数量很多,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约有10-30万个血小板,约有1/3的血小板贮存在脾脏中。
血小板在血流中沿着血管壁排列,形成血管壁的保护层,减少了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作用,修补破损的血管。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靠它粘附的本领,可以在数秒钟内堵塞住破裂的血管,防止血液继续外流。但是血小板的功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正常人血小板的寿命平均为8-9天。各种侵害骨髓而造成造血功能低下的疾病,都会影响血小板的质和量,血小板的功能一旦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血小板病。当血小板数降到5万/立方毫米时,很容易发生出血,降到2万/立方毫米以下时,常有自发性出血。
什么是血浆?
新鲜血液通过离心后,除去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血细胞外,剩余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就是血浆。血浆约占全血的55%,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大部分是水分,占91%-92%,其余的是血浆蛋白,占60-75克/升,其中血浆白蛋白最多,占40-55克/升,血浆球蛋白为20-30克/升,-。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诸如钠、钾、钙、铁、镁等,以及其他的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多种脂类、维生素、酶、激素等物质。
血浆中这样多的物质,其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保持稳定的,这样才能保证体内组织液的相对恒定。血浆的功能主要是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各组织细胞,血浆把从小肠吸收的养料输送到身体的肌肉和细胞后,回来时再把身体内所产生的废物送到肾脏,由肾脏变成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有多种蛋白质,它们的功能各有千秋,血浆中的白蛋白有维持血容量、血压和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的作用。血浆中的球蛋白有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某些传染病的作用。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有止血作用。
人体内有哪些造血器官?
在胎儿的胚胎早期,血细胞是由胚胎卵黄囊生成的,到胚胎成熟期,便由胎儿的肾、脾、肝和淋巴组织生成红细胞,到了成年,血细胞主要由骨髓制造。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如脊椎、髂骨、肋骨、胸骨以及股骨、肱骨等长骨的近端。骨髓中的骨小梁把骨髓分成许多如蜂窝状的小洞,这就是血细胞的“故乡”。红骨髓中有很多造血的干细胞,是形成各种血细胞的“种子”。干细胞能分化出原始红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和原始巨核细胞,再由这些原始细胞繁衍各自的后代,发育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等。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又可以生成血小板。骨髓的造血速度是非常快的,每秒钟可造出1700万个血细胞。骨髓的造血功能,也会受到一些化学物质、放射线和某些药物的影响,使造血能力下降,造成患者病理改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脾脏:脾脏在胎儿三个月时就开始造血了,主要制造红细胞和粒细胞。胎儿到四五个月时,又开始制造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胎儿长到七八个月左右,脾脏才把造血任务交给骨髓。
肾脏:红细胞的生成需要一种造血的调节因子——红细胞生成素,这种激素的发源地是肾脏,并对红细胞的生成有重要作用,它可
献血、输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