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觅春天
-—《大林寺桃花》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学习古诗,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即对落实新课标有重诗词中觅春天
-—《大林寺桃花》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学习古诗,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即对落实新课标有重大意义,又可以进步孩子的审美鉴赏才能、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文化的根在小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而后向阳生长。
【设计思路】
古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情。本节课,老师首先提早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工作:到大自然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要求学生利用书报、电脑等各种媒体搜集、整理有关咏春古诗词资料。课上,采取全员参和,分组竞赛,再配以多媒体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的】
学习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通过朗读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积累关于春天的古诗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才能。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多种形式展示汇报本组搜集的春天古诗,让“春之花"在诗词盛会中绽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通过朗读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难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多种形式展示汇报本组搜集的春天古诗,让“春之花"在诗词盛会中绽放。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一组“繁华落尽”的照片.(请你猜猜老师见到此情此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感受春末夏初“芳菲尽”的淡淡忧伤,体会诗人白居易阅尽人间芳菲之后的那种落寞。
(此时我们也正是春末夏初之际,许多鲜艳的花朵已经落败,我们跟白居易当时的心情非常相似,这位唐代大诗人觉得知音难觅,相见恨晚,特意邀请大家去大林寺玩耍散心。)
品读《大林寺桃花》
解析题目,春之意象。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西林寺和东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因位于大林峰上,所以叫大林寺。
繁华落尽,落寞绝望
导入环节的图片,诗人白居易怎样描绘的?(学生找到第一句诗)
理解“芳菲”(盛开的花)“尽”;
(农历四月,节气小满,初夏伊始,拓展古诗中含有月份的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能开二月花)
诗人看到落花满地的场景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这种心情,朗读“人间四月芳菲尽”。
大林寺中,邂逅桃林
桃花盛开,美得让人 ! (看图说话,表情到位)
大林寺中风光让白居易眼前一亮,体会发现的惊讶和意外的欣喜。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致心花怒,
探究原因,古诗中的地理和数学(学科之间的交融)
出示庐山山上山下的气温比照图,山里的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一般都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海拔1400米左右。
“柳暗花明又一村”,感悟诗人深意
“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
诗词中觅春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