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欣赏教案
艺术欣赏教案
题目 第05章 舞蹈 类型 理论与实践课 第 5 讲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学时 2
目标
,造型的意义也在舞台整体构图中体现出来。舞台上的流动当然总是在一定画面中的流动。
80年代中国舞台上以优美画境见长的一个重要作品《小溪?江河?大海》,就借鉴了“小白桦”的手法,描写了涓涓细滴变成渺渺长流,直至汇为巨澜大波,泻入大海的旅程。寓意也许平平,直观画面却令人心旷神怡。其实演员的核心动作,仅止是中国古典舞的台步(俗称跑圆场)而已,风光全在整体的流动与整体的构图中。
造型、构图,是律动精魂的血和肉,这已无须多说。造型、构图,活在舞蹈的整体运动中,还以其相对独立的表意作用给舞蹈表现以不可或缺的贡献。
不同的性格理应有不同的律动形态;可另一方面,同一种律动形态,比如《伦巴》流畅而富有韧劲儿的转胯,让一个老人做与一个儿童做,让道貌岸然的君子做或引车卖浆的小民做,给观众的视觉印象将截然不同。
充满人性意味的人体,其造型姿态的区别不可能不引起对不同意义的领会。身体舒展的前挺,总会给人自信豪迈的感觉;身体紧缩的后退,总会给人痛苦萎顿的意绪。虽然这些形态之下可能为不同的律动支撑着或为同样的律动鼓荡着。
比如一个舞种,形成之后,必有相应的规范。芭蕾是讲究舒展线条的,姿势必须外开,脚总要绷直,瑟缩内扣的造型,在这里便被看作是丑陋的。而偏巧在这种与规范习惯的对抗下,往往就有了创造新性格意义的契机。开、绷、直既已是常态,塑造反常性格,诸如小丑、傻瓜、怪人、妖精,或创造奇诞的境界、表现扭曲的情绪,扣、缩、曲,恰恰成了最合适的形态。
比如中国民间舞中,用舞蹈的造型、构图摆成文字、符号,寄托纳吉避凶的愿望;或摆出花鸟鱼虫祥瑞景物,表达民间生活的朴素情趣。而舞台上,虽然力戒简单图解的做法,但恰到好处的图式象征,每每亦会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舞蹈是律动、造型与构图共同凝结而成的。律动、造型、构图在互相依存的有机融会中各自贡献出自身的表现力,才构成了舞蹈丰满的情韵。
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动态性。所谓动态性,是指舞蹈以人体的躯干的和四肢做主要工具,并通过各种动作姿态和造型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塑造舞蹈形象。这种人体的有节律和美化的动作,并不是一般的动作堆砌和罗列,而是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舞蹈语言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舞蹈创作者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主要是通过这些动态性的语言来得到充分体现,并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因此,有人也称它为动作的艺术。
舞蹈艺术的动态性体现在充分运用和开掘人体美的千恣万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的表现能力。美的人体动态是舞蹈艺术的基本元素。美的舞蹈的创造是严格地依据动态性这
一艺术特性,以人体流动的美的形态作为语言,塑造舞蹈形象,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它的这种表现特色和艺术魅力,是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无数创作实践证明,舞蹈艺术不仅可以表达抽象的内心思想感情,还可以把人生的哲理熔铸于美化的连绵不断的有节律的动作之中。它可以将蕴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人情美、人性美,通过人体美的形态充分展现出来,使抽象的情态物化为形象。任何舞蹈或舞剧,都离不开美化的有节律的人体动作,而这些精心编排的动作又都是审美理想的具体反映,它不仅在感官上给人以美的愉悦,而且能在精神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舞蹈的动态性意味着凡是舞蹈动作,都应该洋溢着某种饱满的、引人生发的情思,具备着某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所产生的审美意想,成为内心情感外化的鲜明符号。这种特殊的外化符号所表达的感情信息,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和功能:一是表象性形态动作;二是抽象性形态动作。
表象性形态动作主要表达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形态和具体的外在动作。如《采茶舞》中的采茶动作;《洗衣歌》中的洗衣动作;《担鲜藕》中的挑担动作;《丰收歌》中的收割动作;蒙族舞蹈中的骑马动作„„。这些从属于外部可舞性的动作虽然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单纯地模拟和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加以美化的。这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舞蹈语言,不但展现生活中的某些动作特征,而且表达出特定的内心情愫。例如舞蹈《金山战鼓》中梁红玉击鼓、中箭负伤;《再见吧,妈妈》中战士与母亲在诀别前的行军礼与冲向敌群;《水》中傣族少女的洗发、濯足;这些虽然都是具体的生活表象,但透过这些外在的动态却表现了古代巾帼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战士为祖国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傣族少女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抽象性形态动作是由内心激动的丰富多样的情感诱发而生,通过人体美的形态充分发掘内在的可舞性。它不表达具体的生活情景和物象,而给人以意会、联想,使人们的情感凝结、积淀和升华。它有如
舞蹈欣赏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