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按压胸外心脏、给药等;2气道支持组:负责吸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操作;3检测体征指标组:负责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其伤口出血状况,包扎状况等;4联络组:负责安抚家属、联系其他科室等。实施抢救时,首先总体评估患者状况,各组再分工合作。(4)急诊处与相关科室的衔接:严重创伤者在急诊科接受CT、B超、X线片等检查后,需将其转移其其他科室接受相应治疗,开通转诊各缓解绿色通路,缩短检查时间,转诊前,需告知相关科室此次救治患者基本信息、急救用物和相应措施等,直接将患者转诊到手术室内,简化科室与科室间转诊流程。(5)转运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支持:转运患者途径,需携带所需急救药物和仪器,并在能力范围内处理患者伤情,备够急救用品和药品。密切观察其体征等,并及时处理。
观察指标
此次救治效果包含抢救成功、死亡、致残,记录并比较。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等。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x±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表示为%,P<。 2 结果
两组救治效果比较
%%,死亡率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两组救治時间比较
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3 讨论
创伤指因遭受外力撞击等损伤皮肤黏膜和组织器官,全身或局部功能出现障碍。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情况复杂,伤情变化速度快,多发复合伤,加之病情复杂,临床易漏诊隐秘位置损伤,甚至发生心脏压寨、失血性休克等症状,丧失生命。临床急救过程中必要时可给予有效且科学的生命支持。数据统计显示,严重创伤患者中大约有50%的患者发生创伤后[3],往往因主要大血管发生撕裂,几分钟内则会死亡。所以,临床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存在“黄金1h”的说法[4-5]。黄金1h内给有效且及时的抢救措施,对抢救效果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不仅需缩短院前至院内抢救时间,还需简化医院内个科室转诊流程,提升存活率和急救效果[6-7]。
以往所采用的急救模式,急诊医师接诊后,给予常规检查,按照医嘱实施救治,再联系相应科室做术前准备和会诊,最后由专科科室确定是否需手术抢救或留院观察,此类急救模式缺陷在于未合理分工、配合不到位,患者无法得到及时且最佳的治疗,加之各科室间沟通交流不充分,易发生误诊与漏诊[8-9],无法客观评价患者实际病情。因此,传统急救模式近年来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推广受到限制。报告显示[10-11],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可显著提升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成功率,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一体化急救模式集术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惜春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