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总页数 6 页
王安石的五言律诗《壬辰寒食》阅读
【#诗词鉴赏# 导语】《壬辰寒食》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意欲归隐的愿望。下面* 第2页 /总页数 6 页
王安石的五言律诗《壬辰寒食》阅读
【#诗词鉴赏# 导语】《壬辰寒食》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意欲归隐的愿望。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王安石的五言律诗《壬辰寒食》,欢迎阅读!
《壬辰寒食》
宋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赏析】
王安石在为父亲和长兄扫墓时,想到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又联系到自身的经历,不禁悲思如江河般喷薄而出。首联写景抒情,以千万条柳丝表达对亲人的思念。颔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极其痛苦的心情。“倾”字写出悲痛之不可遏制;“涨”字极言泪水之多,痛苦之深。
第3页 /总页数 6 页
颈联“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写自己未老先衰的状况。当时王安石不过三十二岁,本应是朱颜黑发、意气风发的大好年华,他却因过度操劳而“白发争出”,“朱颜早凋”。诗人用“雪”与“朱”两个对比鲜明的颜色词,极其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生之困顿:他虽然身居官位,却有太多的忧愁烦恼,自己推行的新法,遇到重重阻力,虽然为之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仍然不能使之顺利推行,以至于自己方过而立之年就早生华发。他入仕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汲汲于功名利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便产生了“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的归隐想法。
扩展阅读: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第3页 /总页数 6 页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
王安石的五言律诗《壬辰寒食》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