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
经三路小学 焦福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对于“词”这种文体还显得较为陌生。时代长远,背景迥异,“词”就显得更难品味。辛弃疾的这首《村居》语言精炼优雅,适于学生读准字音。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请同学来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讲生字“翁”,理解词语“翁媪”。
“翁”本义指白头翁鸟,由鸟的白头喻指白发老人,上边有“公",多指老年男子。师生同写“翁”字。“媪”指老年的女子。(精品文档请下载)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是诗词诵读的前提条件。通过字理分析进展生字教学,懂得因“字”施教,同时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二次读词,读通诗意.
这首词讲的是什么呢?我们共同来讨论。请看学习要求。(课件出示):自读诗词,结合预习情况,尝试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精品文档请下载)
1、自己理解词意,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补充。
根据学生答复,相机指出“吴音”“相媚好”“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小结:结合预习,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这是描写一户乡村人家平常的生活画面,怪不得这首词的题目是《村居》。如今,谁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首词。(精品文档请下载)
指名读、师展示读。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预习才能,,通过大家讨论、老师点拨互相补充,大体把握诗意.】(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三次读词,读出节奏
同学们,词牌是曲调的名字,古人是要按一定的曲调吟唱的,其中,一二声是平声,需长而缓(红色的字),三四声是仄声,要短而急(黑色的字),我们根据提示读出词的节奏吧?
(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生齐读
指名展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诗词注意通过语调、韵律、,不管是何种句式,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通过理解平仄音在诗词中不同的处理,感受到词可以合乐而唱的特点,独有的韵律之美,在孩子们动情的朗读声中细细流淌着,激起学生对词的热爱。而且此处也浸透了读书方法,在读书的同时给了学生考虑和想象的时间,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同时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四次读词,赏画品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俗话说:“画中有词,词中有画”,在这一遍遍诵读中,我们好似看到一幅幅画面,同学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精品文档请下载)
1、人乐——因人而醉
预设:品析“大儿锄豆溪东,中二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预设)“锄豆图”
学生描绘大儿锄豆图画内容,用成语形容图中人的状态,品人物特点,读有关的词。
2)(预设)“织笼图”
学生描绘二儿编笼图画内容,用成语形容图中人的神情,品人物特点,读有关的词。
3)(预设)“童趣图”
a看图,小儿子什么样的姿势?(俯卧)趴累了会换个什么姿势?还会换什么姿势?(仰卧、侧卧)
b无论什么姿势都有“卧”字,一字涵盖所有,用词简洁又准确。
《清平乐 村居》[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