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一专题《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教案.doc《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一专题是: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该专题有 6 首, 4 首教学篇目, 2 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 一篇是教学篇目,一篇是自读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 、读懂, 理解字词句子; 2 、理解词的情感思想; 3 、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专题目标: 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 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 、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 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旬进行鉴赏。 4 、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本文增加目标:初步了解姜夔的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教时设置: 1 教时一、导入今天我们学《扬州慢》《鬲溪梅令》。二、教学《扬州慢》 1 、朗读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正日, 予过维扬。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 、介绍作者和有关背景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到处依人作客。政治上困顿、失意,屡试不中,未能做官,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擅长诗词,精通音律,能自制新声,还工于书法,精于鉴赏,是个多才多艺之人。生前与很多文人学士有密切的往来, 并以文学艺术受到大家的赞赏。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自隋代以后, 扬州成为南北运输要道, 商贾云集, 经济文化繁荣, 到了唐代,成了大都市。可是在宋代南渡后,金兵两次毁灭性地洗劫扬州,破坏十分惨重。宋孝宗淳熙 3 年冬至, 词人路过扬州, 看到满目荒芜, 不禁睹物伤怀, 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自己身逢乱世的“黍离之悲”。 3 、理解(1 )理解词句意思: 扬州慢——(一种词体。) 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 霁——(原意雨止,这里是雪止。) 荠麦——(野麦。) 自度——(创制。) 以为——(以之为。) 黍离之悲——(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行役路过西周故都,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诗经· 国风· 王风· 黍离》诗。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 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稷,是两种农作物。离离,指行列貌,整齐茂盛的样子。靡靡:行步迟缓貌。摇摇:形容心神不安。噎: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春风十里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一专题《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