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知道戚继光抗倭的根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和方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知道戚继光抗倭的根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和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才能、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才能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和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郑和船队
老师提出问题:宋元时期,造船技术的兴隆,指南针的运用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条件,郑和下西洋里的“西洋”是指哪里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答案:西洋:指如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二、新课讲授
目的导学一:郑和下西洋
1.读教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进步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威,“示中国富强”
(3)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1)时间:1405-1433年
次数:7次
规模: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人数:-2。8万
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
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明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根底
明成祖的大力支持
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进步
郑和本人吃苦耐劳,勇于探究
4.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1)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互相理解和友好往来
(2)创始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奉献。
目的导学二:戚继光抗倭
1.简短介绍倭寇情况。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展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精品文档请下载)
2.戚继光获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阔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和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精品文档请下载)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和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表达了民族向心力.
(4)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3.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和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着广阔军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