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也是内向的人
上大学的时候我渐渐发现和人交际非常累,我发现会倾听的人很少,自我中心的人很多,常常一两个小时之后就想回到宿舍。我喜欢一个人去上课,吃饭;这种单独行动宏大的满足感,背后是强烈的自我疑心,感觉自己正在开展一个细微反社会 假设你也是内向的人
上大学的时候我渐渐发现和人交际非常累,我发现会倾听的人很少,自我中心的人很多,常常一两个小时之后就想回到宿舍。我喜欢一个人去上课,吃饭;这种单独行动宏大的满足感,背后是强烈的自我疑心,感觉自己正在开展一个细微反社会的孤独的人格。
在IC第一堂课,我们大家做了一个叫myers & briggs的测试,测试的第一项为哪一项外向和内向的个人偏好。我们都有很多张面孔,这个测试是说每个人都有一种自然的偏好。(精品文档请下载)
而内外向的分别,不是不爱说话和爱说话的分别,而是你偏好的能量汲取的方式—-假设下班后你觉得很累,你放松的方式,是单独泡个澡,还是和朋友出去喝一杯?内向的人从自身获得能量,所以疲倦的时候喜欢独处;外向的人从外界获取能量,因此喜欢社交环境。(精品文档请下载)
Susan Cain的书《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让我从自我疑心之中解脱出来。我们以往对内向和外向的理解,常常局限在了是否害羞,是否擅长交往等等。我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精品文档请下载)
从懂事之后我的表现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安静的孩子,到初高中时“活泼”的女孩,到20岁后逐渐回归的安静性格。这背后有很复杂的外界原因和“peer presure”,以致于以前的朋友不会相信我在测试中,在内向这一项上是总分值,在照片中评论我“不应该是安静的感觉”.(精品文档请下载)
其实,内向的人也能侃侃而谈,甚至是在很多人面前。内向的人的一些特点是:更偏好承受信息而不是发送信息,偏好单独消化和考虑而不是在谈话中开展思想,“认识的人”和“朋友"这两个的人群界限比较鲜明-—有几个可以分享一切的人而不是广阔平均的交友圈。(精品文档请下载)
真正理解和承受自己,把自己的生活途径,往自己的自然偏好靠近, & Briggs被频繁运用到求职和工作环境中.(精品文档请下载)
大学时,有人告诉我应该适宜做公关这一行,也许是因为我看起来活泼开朗,,我不喜欢我的工作,不是因为工作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对于内向的我来说,每一个 都是一个大任务,每一次见人都是里程碑.(精品文档请下载)
当然如今我懂得,公关恐怕是最不适宜我的职业之一。假设结合其他的测试结果,我属于inspector类型的人,适宜有条理和逻辑思维的,大量的需要集中精力的单独工作。
(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高考制度这么适宜我,为什么理科这么适宜我,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做需要创造力的和需要人脉的媒体业那么吃力。所以我找工作的时候,就尽量防止了我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精品文档请下载)
最让我受不了是社会对内向的人的刻板印象,和外向人总体的细微的优越感。内向的人被想象成不善交际、不太会说话(甚至结巴)的,满脸痘痘没有伴侣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如果你也是内向的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