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网源网大的土地流转平台附件一: 彭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民用建筑类和市政类) 彭州市规划局二ΟΟ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关于《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土地资源网源网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修订说明为规范我市建设土地使用, 建筑规划管理以及市政工程规划管理工作, 2004 年我市制定并下发了《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彭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的通知》(彭府发〔 2004 〕 70号)( 以下简称原《规定》)。《规定》试行期间, 较好地指导了我市详细规划编制, 对建设项目规划控制管理提供了法定依据, 为城市建设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但在《规定》的执行过程中, 也发现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技术空缺。特别是国六条的出台,以及高密紧凑发展思路的提出, 原《规定》已经很难适应当前规划对建设用地、建筑的规划控制管理要求,因此亟待修订。一、修订背景(一) 建设部制定了《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165 号); (二) 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市“高密紧凑”的发展思路,对规划管理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今年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完成修编和评审工作,现正在报批过程中, 2020 年城市人口规模从 2004 年总体规划 32 万人调整到 36 万人;用地规模从 2004 年总体规划 30 平方公里调整到 平方公里。二、修订依据及参考资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土地资源网源网大的土地流转平台规范》; (四) 建设部《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 (五) 成都市、南宁市、上海市等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六)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和 2006 年《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三、修改的主要内容(一) 根据城市建设实际情况, 分旧城区和新城区适当提高了二类住宅用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体现了“高密紧凑”发展思路, 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原技术规定:多层和中高层建筑密度不超过 30% ,中高层建筑容积率不超过 。新修订的技术规定:旧城区多层和中高层建筑密度分别不超过 35% 和 33%, 新城区多层和小高层建筑密度不超过 33% 和 30 %;中高层容积率不超过 。(二) 明确了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兼容规定用地的比例, 针对不同比例提出了适应发展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能够更好地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有利于业主选取多种建设形式。原技术规定明确了兼容性, 但没有确定比例及各类兼容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 新修订的技术规定见附表一、二。(三) 引进激励机制, 鼓励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发空间的建设行为。原规定无激励机制; 新修订的规定见第十条。(四) 规定新建住宅小区, 按建设规模比例配建相应物土地资源网源网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业管理用房( 包括物业办公用房、物业清洁用房、物业储藏用房、业主委员会活动用房等) ,原规定无规模比例要求。新修订的技术标准详见第十三条。(五) 确定了幼儿园、中小学配套控制指标; 而原规定无规模标准控制指标。新修订的技术标准详见第十五条。(六)将原《彭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中建筑的主要朝向、次要朝向调整为主采光面和次采光面, 能表达日照的主次和房屋功能的设置。(七) 对建筑的间距控制进行了调整, 特别是旧城高密拆迁用地, 只要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 适当压缩了间距控制标准,有利于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原规定二环路以内 (H 为南侧建筑高度)调整为 ,二环路以外 H 调整为 ;新修订的技术标准详见第二十条。(八) 建筑临规划绿地布置时, 规定了退规划绿地的距离, 原规定无建筑退界; 新修订的技术规定详见第二十九条。(九) 新增高层居住建筑面宽控制规定, 原规定无此内容;新修订的技术规定详见第三十八条。四、修订增加的条款(一) 第八条旧城区及工业调迁企业用地根据实际调整规划容量指标; (二)第十条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建筑项目补偿建筑面积; (三)第十三条按标准配建相应物业管理用房; (四) 第十四条旧城区屋顶绿化折算地面绿化的计算; 土地资源网源网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五) 第十五条幼儿园、中小学、农贸市场规模标准控制指标; (六)第二十八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相邻地块之间建筑控制要求; (七) 第二十九条各类建筑临规划绿地布置后退规划绿地距离; (八) 第三十八条高层居住建筑面宽控制。五、修订后的技术规定共分八章五十一条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及兼容性控制;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退界; 第六章建筑高度及其他要求; 第七章特殊用地; 第八章附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修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