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理解词的主要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
导入:梅花,因其凌寒赶走了
倒霉,仕途被秦桧给毁了
可叹,儿子成了一方恶霸
5、朗读欣赏 ,划分节奏:
6、学生自由朗读:
7、试译全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对百花的妒忌和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 化作尘土了,梅花仍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上片: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
下片: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单独绽放的梅花。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单独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和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和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照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
8、问题探究: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使用来什么修辞手法?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的孤独寂寞.
怎样理解“无主”这两个字?表现了什么?
“无主”二字,既点出这株梅并非养尊处优的官梅,也非占尽风流的园梅,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没有什么主人对之护持和青睐。表现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孤苦无依、异常恶劣。突出了它独立荒野,孤芳高洁的品格。
,更著风和雨
“愁”字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单独”是上句“无主”的演变和强化“更著风和雨”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凄惨阴沉的画面。 表现了梅花风雨交加,倍受摧残的遭遇。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了梅花的什么品质?
表现了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胸怀坦荡的品质.
4.“零落成泥碾作尘 ”表现了梅花倍受摧残、排斥、虐待的遭遇.
5。“只有香如故”表现了梅花的什么品质?
表现了梅花坚守节操、顽强不屈、刚正不阿的品质.
9、合作探究:
(1)、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络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词又是如何这种手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答:1。“梅”实际是别人格的化身。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他一生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击;
2。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
,香犹如故,正突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3)。词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梅花的?作简要分析。
①拟人.“寂寞",表现梅的寂寞开放,孑然一身、孤苦无依、无人陪护、无人理睬、无人欣赏。梅花和诗人的心境交融无间,灵犀相通。“愁”,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在如此衰败肃杀、寒气袭人的暗淡黄昏,这枝单独开放的梅花怎能不愁情满怀。下片的“争”、“妒”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性,完全赋予了人是思想情感,显示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写花写人,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天衣无缝。而“苦"和“一任”更强化了品质的深度,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
②反衬(衬托).“零落成泥碾作尘”极写梅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芳嫉妒深重困境下的悲怆命运-—落地陨灭。同时也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将全词推向最高处。“只有香如故”,是梅花的庄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香—-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未泯,仍然如故。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也充分表达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咏物咏怀,到达了高度的统一.
(4)。有人认为陆游的咏梅词充满了消极悲观、孤芳自赏的情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
词作中,一个“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和无人问津,浸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斥被打压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和恶权利同流合污。
《卜算子. 咏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