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
《月夜忆舍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古诗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
《月夜忆舍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言】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杏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 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 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注释】
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1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长:一直,老是。
不达:收不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 边塞的秋天里, 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鉴赏】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 ,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
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
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
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 反而
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
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
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
2
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 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

古诗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森林书屋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2-04-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