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设计:张飞
【教学目标】
1、了解《咏怀古迹》组诗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设计:张飞
【教学目标】
1、了解《咏怀古迹》组诗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3、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学习诗歌借古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诗歌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
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
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
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2、《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二、揭示学习目标
1、了解《咏怀古迹》组诗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3、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4、背诵全诗
三、自主学习
(一)展示自学提纲
1、反复诵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诗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何在?
3、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
4、王昭君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5、“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6、王昭君“怨”什么?
7、题为“咏怀”,但本诗写的是王昭君之怨,如何理解作者这一用意?
(二)检测自学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
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
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2、雄伟的图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托出歌咏对象昭君。
3、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
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4、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