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doc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2月 25 号起, 人民日报连续刊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系列评论, 文字激扬, 气势磅礴, 全面权威地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预示着“四个全面”必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理论支撑,行动指引。细细研读,充分认识到“四个全面”既定目标又明举措,既揽全局又指重点,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常态下治国理政的科学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不是并列、割裂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着严密逻辑的辩证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是总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布局中占统领地位, 另外三个是三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驱动, 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根本路径和强大动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关键所在。笔者将前进的中国看做一列飞驰的火车, 改革是动力引擎, 法治是行进的铁轨, 党的领导是火车头, 小康社会就是下一个美好的站点。为什么以“全面建成小康”为总目标?我觉得者见面会上说的一句话, 给出了最好的诠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一词出自诗经,古代就用来描绘未来的理想社会。 1979 年,邓小平首次用“小康”表达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三十多年来, 不断顺应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虽然经过不懈的努力, 小康社会已如“那轮朝日”喷薄欲出, 但是却到了步履维艰, 攻坚克难的阶段。人民有向往和期待, 现实有不足和差距, 这就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的科学性和必然性。笔者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现阶段最需要把握两点, 一是“不以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如果一个地区的平均数很高, 平均数以下的个数却很多, 可能只能说明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发展的不平衡;二是“不以经济总量代替生活质量”,没有 gdp 的生活一定不会幸福, 仅有 gdp 的生活也不美好。除了物质经济的富足, 人民在生态环境、精神文化、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向往和期待同等强烈。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动力和保障?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首先要认清目前的形势和困难, 然后采取措施、取得突破、谋求发展。经济建设方面外需疲软、内需不足,“人口红利”风光不在; 政治建设方面, 基层政权自治推行多年, 积累经验的同时也突显很多问题, 部分人民代表不一定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 也不是全部代表都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行使国家权力, 决策、执行与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文化建设方面, 伴随中国经济多年高速发展而来的是功利和浮躁,重扬中华文化,重塑中华文明,任重而道远;社会建设方面,医患矛盾突出、教育公平堪忧、社会保障不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环境污染饱受诟病, 最直观地反映出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要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 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失去“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动力,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停滞不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能是黄粱一梦。而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为建成小康社会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 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坚持依法行政, 坚持公正司法。我们高速行驶的列车不能信马由缰, 必须受轨道的约束。只有通过全面推进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