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篇一:《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君子不器 自信无限》
有自信者,生命无限可能
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我必须会给你们养到老。所以有些人她养8年,有些人她养13年,也有些人养了更久,必须是送了终。她自己的四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这些爷爷奶奶就是他们家人。所以在妈妈忙的时候,他们从5、6岁就去给老人洗脚、剪指甲,就始终这样做。
那就是这样一个妇女,她做了一生,她始终做到老。其实这个人的最终的引荐词是我来写的,我写引荐词的时候,我说,假如是富人做这样的事就叫做慈善,但是一个穷人可以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她不行以用许多的物质去完成挽救,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心,让这些老人得养千年。其实这是什么?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还不够吗?所以最终她的那座杯掀起来四个字,叫做暖和市道。她用自己的人心,暖和了许多苍凉的市道。其实,什么是仁人?就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在我看来,她是圣贤。
篇二:指出于丹谬解《论语》 的三篇网文
《三联生活周刊》读者来信评于丹教授“讲授《论语》心得”
的文章——《鸡子馄饨》
“除非有硬伤,我会让人马上通知我,并且立刻改正。至于理论探讨,我的看法是三个字——不争辩。”易中天教授至理名言。
楼难看一点没关系,只要能经得住地震。可假如地基打不牢,房子再美丽,砸死人也是早晚的事。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论语》心得”,想来是想以《论语》为地基来盖自己的大楼吧。
“音形义”是理解一切文章的根底。于教授是在电视台录像,“口传心授”,无字形可言。但音、义之误,比比皆是。先说错音。开坛第一讲中的“天地混沌如鸡子”,“混沌”,hùndùn念成了
“húntún”——离“馄饨”不远了。余者念错的——如“便辟”〔便,pián误读为biàn——离“便秘”不远了〕、“无适也”〔适,dí误读为shì〕、“大庇天下寒士”〔庇,bì误读为pì〕、“讷于言”〔讷,nè误读为nà〕、“吾与点也”〔与,yù误读为yǔ〕——真是数不胜数。这些字大凡此时此刻好好上完了中学的人都不该读错的。
再说错义。“小人怀土”,土应训为外乡、乡土,教授说是家里的房子。“乡党称弟”,弟即孝悌之悌〔儿女对父母好为“孝”,弟妹对哥姐好为“悌”〕,读如tì,教授不仅按dì读了,也按“兄弟”解了,于是“乡党之人都赞扬他具有“悌”这种美德”就成了“乡党都引以为兄弟”
至于《交友之道》一篇,那么是从头到尾都建筑在误读的根底之上。“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于丹教授把“谅”〔诚信〕说明为“宽容”;“便辟”〔谄媚奉承〕说明为“脾气暴噪”;“善柔”〔工于媚悦,背后反复〕说明为“优柔寡断”;“便佞”〔夸夸其谈〕说明为“心怀鬼胎”〔至于把“友”字“结交”之义解为了“挚友”,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了〕。由此生发,讲了整整一节课——正如在豆腐渣上靠着自己的想象盖了一栋怪异的大楼,偏偏说孔老夫子当年就住在这样的屋子里。
只要通读过任何一种带注疏的《论语》——从三国何晏到现代杨伯峻——上述望字生音,望文生义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就连画漫画的蔡志忠,也要比于丹教授严谨得多。
于教授这样讲了,央视这样播了,15岁的孩子们就这样信了。这是在努力地弘扬传统,还是在变相地杀死文化呢?既然于教授是讲《论语》的,就应当知道子贡说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因此,予“虽不敏”,“不敢不告也”!然而我更盼望是我辈读书太少,于教授腹笥渊博,自有所本。期盼教授能拨冗撰文,以教面墙。
第 7 页 共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