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中心小学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儿童就象幼苗容易遭受病害一样,常会被传染病侵扰。新生儿从母亲体内带来的一部分抵御传染病的免疫力, 只能在6个月左右的短暂时间内起些保护作用, 然后就很快消失了。 这样就使儿童经常遇到多种细菌、病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病原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定位在脑脊髓膜。
【好发季节】冬春季,长江下游地区3~6月份是高峰期。
【主要表现】 2~3 天流涕咳嗽后突发高热、剧烈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常发生惊厥、昏迷。皮肤出血性瘀点、瘀斑。部分患儿出现面色苍白、青紫、皮肤花纹、四肢冰凉、血压下降、少尿等,常危及生命。
【防治护理】 按时给宝宝注射流脑菌苗预防针。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宝宝出现上述症状,要去看医生,予以隔离。
流行性脑脊骸膜炎的症状与预防 防小儿流脑的 4 大措施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母亲患病可能经胎盘传染给胎儿。
【好发季节】四季散发,以春季发病率最高。
【主要表现】起病缓慢,不规则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盗汗和疲乏
等,婴幼儿得“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时可以出现高热。呼吸道症状多
不明显。
【防治护理】宝宝出生后要接种卡介苗,接种后 6~8 周要做结核菌
素试验,如是阴性,要给宝宝再补接种一次卡介苗。
接种预防结核病效果好 孩子睡觉盗汗当心肺结核
伤寒
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 带菌苍蝇和手是散发病例传播媒介。
【好发季节】常年散发,以夏秋两季 (长江下游 7~10 月份 )最多见。
【主要表现】婴幼儿症状往往不太典型,体温上升较快,可有持续高
热与高热惊厥。肝脾肿大明显,多有腹泻。常见并发症是在发病第 2~
周出现肠出血及肠穿孔。伤寒还可以并发肝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
【防治护理】宝宝必须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要注意胃肠道隔离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如有腹痛、便血等,应立即去看医生。
伤寒及副伤寒联合免疫疫苗 初秋谨防小儿患上伤寒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发。【好发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冬春季多发。
【主要表现】病毒入侵后2周左右出现腮腺肿大,宝宝面部疼痛,感觉过敏,腮腺高度肿大持续 4-5 天,渐渐消退,在 1-2 周内完全恢复正常。
【防治护理】 卧床休息、及时隔离。给宝宝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用冷毛巾挤干水, 轻轻地贴在宝宝肿胀的部位或放置冰袋,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对腮腺炎患儿应隔离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
警惕宝宝们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与预防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小儿常见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苍蝇和带菌的手也可传播。
【好发季节】夏秋季为多见。
【主要表现】急骤起病、高热腹痛、呕吐腹泻,大便呈脓血粘液状,次数多量少。婴幼儿可在胃肠道症状出现前就表现高热惊厥或微热或超高热,并出现休克、烦躁或嗜睡、昏迷等,可以危及生命。
【防治护理】从小养成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饮
生水,不吃不洁食物。 一旦宝宝有上述症状, 要隔离、及时去看医生。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与预防治疗 夏秋季谨防细菌性痢疾蛔虫病
蛔虫病流行很广, 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 以乡村儿童发病最
多。
【传播途径】通过被蛔虫卵污染的蔬菜、水等媒介传染。
【主要表现】孩子得蛔虫病可无任何症状,或食欲不佳和腹痛等,重
者并发蛔虫性肠梗阻和胆道蛔虫症。 大量蛔虫寄生肠道消耗营养, 妨碍正常消化与吸收,常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较差。
【防治护理】预防肠道蛔虫病应把住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吃未洗净的蔬菜瓜果。
防小儿蛔虫病需做到的几点 小儿蛔虫病的全面解析百日咳
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起病 1~3 周内传染性最强。
【好发季节】四季散发,以冬春季发生率最高。
【主要表现】有阵发痉挛性咳嗽现象,可持续 1~2 个月以上。剧咳可导致面部皮肤出血点、眼结膜、鼻甚至
万丰中心小学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