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假期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感觉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思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究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理论。本书聚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和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假期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感觉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思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究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理论。本书聚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和理论的精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老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深深体会到“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内容,集中表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和“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
首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理论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老师所努力做到的。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如何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每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历,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可以利用这种经历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历,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老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精品文档请下载)
行是知之始也是陶行知先生很重视的一点。初看起来这和教学做合一有重合之处,细想来那么不尽然,“教学做合一”是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对“做”提出的要求,而“行是知之始”那么是在思想上奠定了“行”在学习中的地位,这是一种对思维方式的表
陶行知感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