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 1. 第一个将评价正式引入课程编制的过程,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的是( )。 2. 课程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一类是( )。 3. 评价方案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构建( )。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包括(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5.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 )为内容呈现形式。 6.( )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 加深知识难度, 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二、单项选择 1. 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 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 纸笔测试法 B. 访谈法 C. 问卷法 D. 实验法 2. 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 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 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 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 A. 地方课程 B.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C. 校本课程 D. 班级课程 3.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都为( ) A. 记录 B. 描述 C. 汇报 D. 观察 4. 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是() A. 选修课程 B. 国家课程 C. 必修课程 D. 校本课程 5.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 L. Stenhouse )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 ) A. 批判模式 B. 过程模式 C. 外观模式 D. 实践与折中模式 6. 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 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者事件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是( ) A. 事件取样法 B. 时间取样法 C. 实况记录法 D. 日记描述法 7. 以拓宽课程的范围、开拓课程的深度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是( ) A. 课程补充 B. 课程新编 C. 课程拓展 D. 课程整合 8. 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 )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效果评价 D. 诊断性评价三、多项选择 1. 国家课程的特点包括:() A .权威性 B. 多样行 C. 强制性 D. 灵活性 2. 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有( ) A. 学生的需要 B. 社会生活的需要 C. 学科的发展需要 D. 教师的需要 3. 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按观察实施的方法, 可分为() A. 结构性观察法 B. 直接观察法 C. 非结构性观察法 D. 间接观察法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包括:() A. 综合性 B. 实践性 C. 探究性 D. 生成性 5. 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 A. 认知性内容 B. 道德性内容 C. 健身性内容 D. 审美性内容 6. 常用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 ) A. 层次分析法 B. 两两比较法 C. 对数加权法 D. 平均数法 7.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有( ) A. 全员参与 B. 任务驱动 C. 多种形式 D. 课内外结合四、名词解释 1. 课程评价: 2.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