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日期: 2005-10-27 ;修回日期: 2005-11-10 作者简介: 杜寅寅(1976—),女, 文学硕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美国文学、文学理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6 年1月 Jan. 2006 第 17 卷第 1期 海明威作品中文学极简主义的体现——以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对话部分为例杜寅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 510420 ) 内容提要:具有文学极简主义特征的故事是通过对话和完美的表面细节部分来讲述一个故事, 而不是靠叙述者反省的评论和角色来讲故事。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极具这一特征的一部作品。作者省略了故事中对话部分话语发出者的身份, 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话语发出者模糊身份的确认,同时也揭示了该作品的主题。关键词:海明威;文学极简主义;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话语发出者的模糊身份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0962(2006)01-0047-04 Abstract: Aminimalist story relies on dialogueand perfect surfacedetails rather than ments by the narrators to tell a story. Hemingway ’ sshort story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is of such characteristicssince thewriter omits the identities ofthespeakers of the discourse in conversations. Hence,readers,byseekingforthe confirmationoftheambiguousidentitiesofthespeakers intheirreading,recognize the theme of this story. Key words: Hemingway, LiteraryMinimalism, A Clean,Well-lighted Place, ambiguous identity of speakers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于 1933 年3 月最初发表在司克里布那的杂志( Scribner ’s Magazine )上,同年 10 月再版并收录在 Winner Take Nothing 的短篇小说集中。在 1959 年2 月, F. P. Kroeger 和 William Colburn 均发表文章对作品中的对话部分进行了置疑[1] 。他们认为海明威这篇短篇小说的对话中出现了话语发出者身份不连贯的问题。而针对这一问题, 1965 年 Charles Scribner Jr. 把司克里布那的杂志里刊登的该短篇小说进行了“校订”——对 Kroeger 和 Colburn 所提出的这一所谓不连贯的对话部分进行了“更正”,即互换了原文中的二位侍者的身份。由此,在 1973 年 Warren t 指出其实
一篇关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