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赵绍琴老温病治验提要.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品文档
赵绍琴老温病治验提要
(一)温热病乃温邪自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经口咽而至,非邪从皮毛所感受。故温病初起,必咽红而肿,口干舌红,咳嗽,甚则有痰,或胸痛而喘,始在上焦,虽有寒热,却非表证,故曰在卫阴之病最易传入足厥阴肝经而见动风之证。
(九)热陷心包,非属下陷,最忌提升。此时内窍闭塞,气机不畅,邪热深入于内,昏厥谵语,脉舌色证俱当详诊细辨,且不可一见昏迷即用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必须审其因,观色脉,在卫当疏,在气当清,入营方考虑透热转气。入血仍需加入宣畅气机之品,万不可妄用过凉,以防寒凝,不可过用滋腻,以防气机不畅,反使热不外达。用药轻则灵,重则滞。灵能开窍宣通,助热外达也。
(十)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动血包括发斑、吐衄、溲血、
.
精品文档
便血及内脏出血等。其为热盛动血,治疗不能一味止血,首当凉血解毒。血和不妄行,瘀散血可止。
(十一)舌象是温病论证的根据。风寒外袭皮表,舌白且润,表闭阳伤,可用汗法驱邪从表外出。温乃热邪,从口鼻而入,咽干舌边尖红,苔白不润,脉以数为主,若温邪在卫,热郁不解,舌干质红,是将入气分矣。在气舌形不变,苔渐转黄,或干黄、黄厚,或腻厚、垢厚,或老黄干裂,或黑黄、黑腻、黄厚,或深黄如果子酱等,舌质必渐红矣。
(十二)邪若入营,神志失灵,舌多绛紫,舌形瘦干,甚则龟裂。若病势不减,舌绛转润,脉虽细弦逐渐下沉,由细弦转为沉弱,此气阴两亏,阴阳俱不足矣。
(十三)温热挟湿或温与湿合,其舌必滑润且腻,脉必濡软,甚则舌胖,齿痕,色淡,近似正虚,然非专属气虚,乃湿郁阻遏气机耳。
(十四)温热挟湿,治之棘手,久则湿与热合,混成一体,如油入面,难解难分,即成湿温。治之,必须耐心轻宣疏透,分消走泄,以调气机、畅三焦为务。用药不可过急,忌口切当嘱告,否则反而不利。
(十五)凡外感挟湿,或湿阻热势不退,少则 7 天,多可 4 周。湿阻日久,调治得宜,多作战汗而解。战汗后身热退,脉沉迟,精神疲惫(血压下降) ,两目有神。此为脉静身凉,烧退神安,实为战汗初愈,应使病人静卧,以待正气
恢复,切勿误认厥脱在即,急为抢救,扰其元真,反促病情加重。
(十六)又有邪热在卫,不知疏卫,早用清法,如辛寒清气、苦寒泄火或西药消炎(抗生素之类) ,反使营卫失调,气机不达,三焦不通,病多不解。若挟湿邪,则病势加重,轻则面浮色青,胸闷、周身乏力,重则四肢面目皆肿。此时急当宣疏卫分,求其卫疏气达;若体胖湿遏,肿势必增,腹泄如水,甚则昏迷。切不可按邪陷心包、逆传入里而用三宝,仍当升和轻疏,使气机调,湿邪化,自然而愈。
(十七)斑疹白菩 (bei )证治不同。斑乃热邪郁闭于气营,从肌肉而外发,故曰属胃,先人每谓斑黑者胃烂,治当清胃为主,古法用白虎,近改化斑汤,亦变法耳。阴斑乃正气之衰,气无以摄血,故当益气。疹乃肺热,邪热内窜于营,证多先咳且呛,高热口干,治当宣肺透营,恐胃热上蒸,故当少食禁荤。
白菩为湿热蕴郁肌肤,发则晶亮,内有浆汁,宜宣化其湿郁。热盛当清,湿多则疏化;枯菩属正虚邪恋,枯凹不实,增液疏化,切不可温补。
(十八)火郁可见形寒战慄,不论外感内伤,皆当先治其郁,俟郁解则愈。虽四肢逆冷,脉象沉伏,面

赵绍琴老温病治验提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生教育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