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的诊断与处理
解剖学基础
大脑镰、小脑幕将颅腔分成三个相通的腔。内容左右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
天幕裂孔有中脑、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等通过。
中脑外侧幕上是海马回、沟回。
枕骨大孔有延髓通过,后上方为枕大池及二侧的小脑扁桃体。
脑疝的诊断与处理
解剖学基础
大脑镰、小脑幕将颅腔分成三个相通的腔。内容左右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
天幕裂孔有中脑、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等通过。
中脑外侧幕上是海马回、沟回。
枕骨大孔有延髓通过,后上方为枕大池及二侧的小脑扁桃体。
大脑镰下是胼胝体及二侧的扣带回。
脑疝形成的原因
概念: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天幕裂孔疝或颞叶沟回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等。
引起脑疝的常见病因
1. 颅脑外伤:硬膜外、下,脑内血肿
2. 颅内肿瘤
3. 脑脓肿
4. 颅内寄生虫病,慢性肉芽肿
5. 医源性因素
病理
五大病理改变:
1. 脑组织移位
2. 同侧动眼神经、大脑脚受压
3. CSF循环障碍
4. 对侧大脑脚受压
5. 脑干缺血、出血坏死
临床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
1. 颅内压增高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2. 意识改变:嗜睡 → 浅昏迷 → 昏迷
3 .瞳孔改变:病侧瞳孔略小,光反应迟钝→ 瞳孔散大,不规则,光反应消失→双侧瞳孔散大
4. 运动障碍:对侧肢体活动减少→ 消失→ 四肢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
5 .生命体征紊乱:脉搏、呼吸稍慢→ 脉搏、呼吸慢,血压、体温高→潮式呼吸,脉搏频弱,血压、体温下降→呼吸、心跳停止
临床表现
枕骨大孔疝:
1. 症状往往不典型
2. 常有剧烈头痛、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及颈项强直
3. 意识、瞳孔改变较晚
4. 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大脑镰下疝:
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
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鉴别
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一)一般处理:
1. 留院观察、监护(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压等)
2. 注意饮食:清醒者普通饮食,呕吐者禁食。
3. 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4. 避免颅内压骤然增高
5. 保持呼吸道通畅
6. 吸氧
演讲完毕
脑疝的诊断与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