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QUS有限元实验报告
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实验报告
学号: 142010014 142010013
(2)、创建部件(Module:Part),选择2D Planar,Approximate size=2000,绘制长度为1000,高度为200的矩形;
(3)、创建材料和截面属性(Module:Property),弹性模量为E=210000 MPa,;
(4)、定义装配件(Module:Assembly),选
7
择Independent;
(5)、设置分析步(Module:Step);
(6)、定义边界条件和载荷(Module:Load),将左右两边界在中点分成两段,在梁的上侧面施加1Mpa的载荷,选取左边界中点设置U1=0和U2=0,选取右边界中点设置U2=0;
(7)、划分网格(Module:Mesh),全局尺寸设为50,采用3节点线性平面应力三角形单元CPS3划分网格;
(8)、提交分析作业(Module:Job);
(9)、后处理(Module:Visualization):
①显示的应力云图;
②查询底边中点的最大值,与理论最大应力值比较考察其精度;
③绘制底边上各点的应力的曲线;
(10)、细化网格验证收敛性,重设单元尺寸为20和10,给出和的应力云图,考察收敛于理论解的程度;
8
(11)、高阶单元的分析,将单元类型改为CPS8,单元尺寸分别取值为100、50、20:
①、绘制和的云图;
②、查询底边中点的最大值,对比(10)和(11)中的结果,体会高精度有限元网格的精度和收敛性;
③、查询模型中从上至下的值。
:
(1)、,的应力云图说明:
①、梁的上侧承受压应力,下侧承受拉应力,两者在大小上关于中性面对称;
②、梁在上下两个边界的中点承受最大的应力,两中点所在的竖直截面是危险截面;
9
采用尺寸为50的CPS3单元的梁的云图
(2)、,理论最大值为=,误差。该结果说明此时的有限元解与理论值偏差很大,尚未达到可用的收敛精度,结果失真,需要进一步细化网格或者采用高精度单元进行分析。
(3)、,该曲线说明:
①、梁的底边上各点的应力分布近似呈抛物线分布;
②、梁的底边中点处存在最大的值;
10
③、梁的底边上各点的应力关于中点对称;
④、梁的底边的两个端点处应力为0。
图 底边上各点的应力的曲线
(4)、,,结合图标分析如下:
①、,说明加密网格可以提高有限元解的精确度;
②、
11
,说明使用高阶单元可以提高有限元解的精确度;
③、,误差更小,精度更高,印证了高阶单元比低阶单元收敛性好,精度高的结论。
各种单元所得的底边中点处应力
单元节点数
单元尺寸
CPS3
CPS8
100
——
MPa
50
MPa
MPa
20
MPa
MPa
10
MPa
——
理论解
MPa
12
10
20
50
100
单元尺寸
各种单元底边中点应力曲线
(5)、,结合表格分析如下:
①、当采用尺寸为50的CPS3单元时,求得的有限元解失真;
②、加密网格可以提高有限元解的精度;
③、CPS8单元的精度明显高于CPS3单元。
13
采用各种单元所得的底边中点处应力与理论值间的误差
误差 单元类型
单元尺寸
CPS3
CPS8
100
——
%
50
%
%
20
%
%
10
%
—
ABQUS有限元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