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本讲稿第一页,共四十一页
第三章 进气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进气系统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体、附加空气阀、怠速控制阀、谐振腔、动力腔、进气歧管等组成。发动机工作时,驾驶员通过加速踏其外围较厚,中间最薄。硅片上下两面各有一层二氧化硅膜。在膜层中沿硅片四边有四个传感器电阻。在硅片四角各有一个金属块,通过导线与电阻相连。硅片下部有一真空腔与进气相通。硅片上的四个电阻连接成桥式电路。当进气歧管压力变化时,硅膜片随之发生变形。这时传感器电阻的阻值即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桥式电路输出正比于进气压力的电压信号。电脑根据该信号即可测出进气歧管的压力。这种传感器不受较大范围的温度变化影响。
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四十一页
本讲稿第十九页,共四十一页
第四节 节气门体
节气门体装在空气流量计后的进气管上,它包含节气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附加空气阀、冷却水管、怠速旁通气道和调整螺钉等。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装在节气门的转轴上。有些车型的节气门体上还装有节气门回位缓冲器。
本讲稿第二十页,共四十一页
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给电脑,作为电脑判定发动机运转工况的依据。常用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触点(开关)式、滑动电阻式、综合式等几种。
(一)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内部有两个触点:怠速开关触点(IDL)和全负荷开关触点(PSW)。两触点之间为公共触点(TL)。
发动机在怠速或强制怠速时,怠速触点闭合,电脑根据此信号对怠速时的混合气进行微调,并修正点火提前角,切断废气再循环系统;强制怠速时,暂时切断供油。当节气门开度超过一定角度时,全负荷触点闭合,电脑据此信号加浓混合气,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二)滑动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滑动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是一种线性电位计。电脑通过该传感器可以获得节气门开度从全闭到全开连续变化的信号,以及开闭速度的信号,从而精确判断发动机的运行工况,以提高控制精度和效果。
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一页
(三)综合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综合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是由一个怠速开关触点和滑动电阻组成的。怠速时,怠速触点
闭合,输出怠速信号。其他工况时,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输出信号电压也提高,全开时达
到最大。采用数字控制方式的电脑,在滑动电阻有误差时,还将怠速开关触点的闭合信号作
为电脑校正节气门开度信号值的基准点。
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一页
二、怠速旁通气道和怠速调整螺钉
怠速运转时,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的节气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这时经过空气流量计计量过的空气通过节气门体上的怠速旁通气道绕过节气门进入进气歧管。
怠速调整螺钉用以改变旁通气道的通道面积,从而控制怠适时的进气量,以调整怠速转速。这种结构,不设节气门开度调整螺钉,提高了怠速调整的精度和运转的稳定性。
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一页
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一页
第五节 附加空气阀
附加空气阀的作用是增加发动机冷态时的进气量,以提高怠速转速,加快暖机预热过程并提高发动机冷起动性能。常用的附加空气阀有双金属片式、蜡式等几种。
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一页
一、双金属片式附加空气阀
双金属片式附加空气阀通过双金属片带动阀片,控制旁通气道的开闭。发动机起动时,双金属片使阀片处于开启状态,连通了节气门前后的旁通气道,使节气门关闭时有较多的空气进入进气歧管,提高了冷车怠速转速,加速了预热过程。在发动机起动的同时,电流通过加热线圈,使双金属片受热变形。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阀片随之缓慢地关闭旁通气道,怠速转速便逐渐降到正常转速。当发动机以正常温度工作时,加热线圈仍通电加热双金属片,而且发动机的热量也不断地传给双金属片,使旁通气道保持关闭状态。
本讲稿第三十页,共四十一页
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二、蜡式附加空气阀
蜡式附加空气阀由发动机冷却水直接加热而起作用。冷却水经水管进入空气阀内,流经蜡盒四周。当发动机温度较低时,蜡盒内蜡质收缩,阀心在弹簧作用下,打开旁通气道,使空气进入进气歧管。随着发动机起动后水温的升高,蜡盒内的蜡质受热膨胀,推动阀心,逐渐地关闭旁通气道,使发动机怠速逐渐恢复正常。当水温达80℃时,旁通气道将完全关闭。
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第六节 怠速控制阀
怠速控制阀是由电脑控制的,其作用是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以最佳的怠速运转,常见的怠速控制阀有步进电机式和脉
进气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