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浑布与登州海防
【摘要】:山东海防是中国蓝色国土防备的重要一环。随着1840年6月,鸦片斗争的爆发,山东海疆陷入危机。时任山东巡抚的托浑布坐镇登州,筹办山东海防,采纳怀柔避战、 共 7 页
二、托浑布登州海防政策
托浑布〔17101—1843〕,博尔吉特氏,字安排,号爱山,蒙古世族正蓝旗子弟。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学三甲第八十三名进士,历任湖南安化湘潭知县,福州、漳州知府。因平定台湾张丙之乱有功,被晋升为广西左江兵备道,后改补福建督粮道。道光十七年〔1837〕升为直隶按察使,翌年改迁布政使,道光十九年〔1839〕任山东巡抚。第一次鸦片斗争爆发后,托浑布坐镇登州筹办山东海防。
第一,怀柔避战,化解危机。1840年9月16日,五艘英国军舰闯进登州外海疆,以寻求物资补给。当时的登州海防力气极其薄弱,诚如湖广道监察御史焦友麟在道光二十年七月十二日上奏道光帝的奏折所言:“登州沿海炮台不下百余处,日久残圮,并不谨慎修筑,不过外加涂饰,适观而已。更有镇海炮位旧台,据水城之北,正值海口要害,土人呼曰‘望海楼’,近已渐就湮灭,移炮于府城北门,竟置于无用之地,亦不思修筑,以镇岩疆。”[1]此外,道光皇帝在鸦片斗争初期曾提出“抚夷”之略,并宣谕托浑布:“倘该夷船驶至登郡,情词恭顺,即不必先开枪炮。”[2]盼望尽快止息干戈。经一再权衡,托浑布遂选择怀柔之术,满意了英军补给要求。9月23日,英舰驶离登州洋面,登州短暂转危为安。
其次,修建海岸防备工事。托浑布命人在水城以东沿海滩涂地带修筑土城,以增加海岸防卫实力。他派人购置麻袋40000条运至登州,并以麻袋贮沙土,间段排练列,筑成沙堆,并于其间段空旷之处安放炮位。短期内建成了“大小沙堤共长二千二百三十二丈,高者三丈五尺,根宽六丈,顶宽八尺有奇;低者一、二丈不等,根宽三丈,顶宽五尺。”[3] 此外,基于“登州府城北面及附郭之水城东面女墙垛口较多,天桥口闸门、蓬莱阁檐头较高,恐沙堆不能偏护”[4]的现状,托浑布命人“发价购置棉被数千条运往登郡于沙堆所不及之处,障以棉被以遮炮击。”[5]
第三、添设海防火炮。鸦片斗争前夕,登州沿海炮台废弛已极。因此,加固登州海防炮台,添铸火炮刻不待时。一方面,整修旧有火炮,从山东各地搜集旧有火炮,选择出仍能射击的火炮运抵登州以充溢海岸防备力气,例如分别从济南调来1300斤、1010斤大炮各一门、车炮4门、隋车炮及耳炮8门、170余斤威远炮79门,自诸城调来600斤铜炮3门、400斤铜炮2门,自济宁调来180余斤威远炮33门[6]。另一方面,添铸新火炮。托浑布向道光皇帝奏准从正黄旗汉军炮营中选择深谙炮手兵6人前往
托浑布与登州海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