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分开来,又称小李杜。
李商隐最突出的奉献,是进一母正翻开华美的门窗,打算迎接周穆王的到来。既然周穆王的八骏一天能走三万里,又为什么不来赴约呢?到此为止,这首诗我们还没读懂。接下来,我们得进展一点逻辑推理,“穆王何事不重来”呢?很简洁,他早已经死了。周穆王既然能会见西王母,自然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他也会死,就说明什么人都得死,谁也逃不过这一关。原来这是挖苦晚唐一些皇帝服丹药,求长生的。皇帝驾驭着肯定的权利,都舍不得撒手,于是就叫方士炼丹,想吃了能长生不老。结果却事与愿违,往往一吃就死。这首诗说,老百姓在受苦受难时,皇帝却在服食丹药求长生。可是就连周穆王这样的神仙皇帝,不是也死了吗?绕个大弯才知道,原来这是政治挖苦诗。
这自然是朦胧诗。不过,最能够代表他的风格,最令后人击节叹赏的,还是他那些无题诗。那些七律,也可能是写爱情的,也可能是感慨身世的,也可能是兼而有之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难于捉摸,叫人怎么读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他最难读懂的诗也许就数《锦瑟》吧: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用第一句的头两个字做标题,事实上还是无题诗。诗中用了四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用庄周做梦变为蝴蝶的故事:“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古代蜀国国王望帝变成杜鹃,每到春天就悲啼,直到嘴里流血为止的故事:“沧海月明珠有泪”,用海中鲛人哭泣时眼泪化为珍珠的故事:“蓝田日暖玉生烟”,用蓝田出产美玉的故事。典故好说,一查就查清了,但诗人在这首心情哀伤的诗里究竟是在诉说什么,却还是叫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后人纷纷推测,或说是写爱情,或说是悼亡,或说是自伤身世,等等,等等,但怎么说也有说不圆的地方。这里最麻烦的,就是“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赏析,都难受这一关。
看来这应当是悼亡诗。妻子死时,李商隐三十九岁,正在长安做官。从其它诗里看得出来,他妻子是在长安死的。当时长安安葬死人,都是在终南山,而终南山的余脉就是蓝田山。因此他妻子必定是埋在终南山,甚至可能就是蓝田山。这是夏秋之间的事。这年冬,他就到四川去给人当幕僚。这首诗,就是其次年春在四川思念亡妻时写的。锦瑟应当是他妻子弹奏过的,如今人亡物在,睹物思人,因此借以起兴。锦瑟为什么是二十五根弦,二十五个弦柱呢?这五十弦柱妻子都曾摸过,都会使人想起逝去的美妙年华。然而,夫妻相处的岁月像庄子说的蝴蝶梦一样短暂而又空虚。如今诗人远在四川,寄人篱下,身世凄凉,只能像望帝化作杜鹃那样惨叫,却无法回到长安去守着妻子的坟墓。由于自己不得志,总是东奔西走,不能和妻子常年相守,致使妻子经常对月难过哭泣,泪珠儿流成沧海,最终抑郁地死去,像一块玉一样埋在
朦胧诗人-----李商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