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湖游词五篇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其次大湖是一座小小石岛,高假设数丈,纵横周回大约一百零一余步,总面积不过1800平方米,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传为坠星所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落星石,周蛔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由此得名,落星石也即成了星子县一个重要的标记与象征。五代时,落星墩被封为宝石山,吴杨溥大和三年(931年),封落星石为宝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游此皆有题咏,王安石诗中所形容的万里长江一酒杯更是千古传名。唐末乾宁年问(8948101年),敕建禅寺于上,赐额为福星龙安院,又名法安院,俗称落星寺。宋后历代都加以修理,明代又加建亭台楼阁,如浮玉楼、玉京轩、岗漪轩、清晖阁等,由于历尽沧桑残存无已。上生竹木,墩境照旧幽雅秀丽。伫立其上:远眺庐山,淡烟轻掩雄姿;近观湖水,碧波连天一色。驻足落星寺,远眺庐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鳞竞跃,白鹭翻飞,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归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见。上有清晖阁、玉京轩等,龙图阁学士吴仲庶,尤其热爱西轩,更名岚漪,并书二字刻石。黄庭坚诗龙图老翁来赋诗,即指此事。明天顺年间重建。万历年间,参议于世懋复建浮玉楼。连州廖叶改落星石为德星山,寺院随之改称德星寺。落星石虽为弹丸之地,四周仅百余步,但它的名气却非常深远,一个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它凝合了一个浩大的文人学士群,历朝历代,川流不息:南唐释齐已;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程公辟、蒋颖叔、朱熹、陆九渊;元揭俣斯;明刘杼德、罗洪先;清张维屏、翁方纲等等,都印痕下多数动人诗篇。这里,仅举王安石七律《落星寺在南康军中》,以壮其观:穿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坐见山川吞日月,杏无车马送尘埃。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胜概惟诗可整理,不才羞作等闲来。使落星石承载了厚重的文化气氛。今日,它仍旧矗立在浩瀚的鄱阳湖之中,其上,有牌坊、禅院、石塔等建筑及与之配套的各项效劳设施,成为星子县鄱阳湖景区现代旅游一个不行或缺的中心景点,由紫阳堤泛舟,抵落星石,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庐山隐隐,大姑凹眸,游人至此,面对这一奇景,定会感慨良多。
落星湖 位于落星石所在湖区。因落星石曾改名德星山,故又称德星湖。又因鄱阳湖水流经此地时,突然凹进数里,形成一个很大的自然的湖湾,古称落星湾,李白诗楼船假设鲸飞,波荡落星湾,所指就是这里。又因为湖湾浩渺十数里,故又俗称十里湖。滨湖有闻名紫阳堤,干百年来与之相依相伴。落星湖所遗留的古迹与传闻不少,军事上有南国咽喉,西江锁钥之称。。梁武帝中大同二年(547年)发生侯景之乱,梁静叛乱确定性成功。宋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隆枯太后为避金兵,驾往洪州,过落星湖,突遇暴风,舟船覆没,宫人溺死者数十,惟有太后舟存。这里也是北宋名士刘凝之的归隐之所,湖畔有壮节亭及刘凝之夫妇合葬墓,欧阳修有《庐山高歌赠刘凝之》诗以赠。朱熹有《彭蠡月夜泛舟落星湖》诗:长占烟波弄明月,此心久矣从谁说。只今一舸漾中流,上下天光两奇绝。回头忽见西郭门,尚喜苏仙有遗烈。问予何事却回船,尘土涴君头上雪。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在这里曾进展过剧烈的帝位争夺战,相传朱元璋在一次战斗中,风浪突起,帅船船舵被折,行进受阻,随浪退至落星湖,正在万分紧急之际,湖中钻出一只大龟,衔船为舵护送30余里,朱元璋得以脱险,朱即帝位后,即封此龟为定江王,立庙享祀。
神灵湖 位于县城东部,乘车从紫阳东路启程,沿锦岗路前行,折人锦岗巷,巷终点为锦岗岭,岭下即是神灵湖。乘船由落星石顺水而下四里更为便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说:(庐)山下又有神庙,,能分风劈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过必敬祀,而后得去。人们
江西鄱阳湖游词五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