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安全管理
汇报人:
输血在现阶段(暂无法替代)医疗救治过
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也可能产生相关的输血副反应,这是由于血液本身的生物结构和采集制备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造成的,为此,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因素所存在的问题,就给我们。原则上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对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给以必要的指导,特别是成分血的使用,以及推广自体输血的一些具体工作
二、综合安全措施,科学合理输血
⑵、医疗机构不得自行乱采血液,《<献血法》中规定:“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这主要是指:①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和所在地无血站(或中心血库);②危及病人生命体征急需输血,而其他质量措施不能替代以及严把血液质量检测关等的情况。而且应当明确医疗机构不是血站,不能将采血作为自一的一项日常工作。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报卫生主管部门和献血办同意,不得随意以急诊、血紧张为由,把采血当作输血科的工作,自行采血。
⑶、建立医疗机构用血核查制度。这是确保用血者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献血法》第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血液用于临床"。这就是供血机构把符合国家规定的血液供给临床,医疗机构对其血液不再进行检测,但必须进行核查,核查的内容包括:
①.病人的资料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病房病床号、核对病历、核对血型配型以及定血单等是否相符。
②.核查血液 检查外包装上有无国家规定的内容,即血品名称、血型、血袋编号、供血者姓名、装量、采血日期、有效期、采供血机构名称、采供血许可证号等,并检查血品外观有无污染、破袋、脂血等情况。
③.做好登记记录及病历输血记录,应该记录输血日期,输血时间,输注的血液(血液成分)的单位数,输注的血品编号,以备查对。
④.在病历上签字,核对无误后,工作完备,签字负责。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和非法采集血液流入临床,临床用血必须报批(申请)用血,输血科依据病情按量供血。平诊或择期手术病人用血,先动员自身储血,亲属、亲友、同事互助献血,确有困难者,申请用血指标。
⑤.临床用血收费,将执行国家统一价格,费用包括: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测、运输等费用,总称工本费用。血液本身没有价格。各医疗机构在收取这部分费用时,须另开收费发票,以便无偿献血者报销这部分费用,真正落实无偿献血,免费用血之规定。
⑥.医务人员直接面对临床需要输血的患者,为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避免患者因输血而感染疾病,必须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不得使用不符合规定标准的血液。在用血时,严把用血核查关,严格执行输血前的检验、核对制度,对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及时协调处理。对违反《献血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必要的处罚,承担相应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减少输血反应,提高输血水平
输血反应(病人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导致的任何以外的反应,或者说任何输血前不能预见的副反应或并发症)是安全输血的一个重大环节,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发生了新的症状或体征,而又不能由原来的疾病做解释的现象,可视为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反应按发病机理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二类,每一类包括立即和迟缓反应。
1 .反应分类:
免疫性输血反应。通常指由血液的抗体-抗原不相溶性引起的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有两种形式: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另有过敏反应。
非免疫性输血反应,通常有高热反应等。
三、减少输血反应,提高输血水平
2.输血反应的预防
首先是采供血机构严格工作程序,避免出现差错,在血型上要保障“零”差错,给临床服务好,使输注的血液及血制品与患者在免疫血液学方面相容,使输注的血液在体内存活,无不良反应,达到安全输血,提高疗效之目的。而临床也应做好输血相关的检查。
患者的病史和标本检查,核对及处理。
血液和患者血标本ABO和Rh定型。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
交叉配合试验。
血小板免疫学检查。
IgA缺乏供者及抗IgA抗体筛选。
输血反应
1、输血反应的种类
溶血性输血反应
变态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输血安全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