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到北京 |北京到香港
与许多摄影师一样,刘展耘也是喜爱养猫并与猫相处的一
位摄影师。曾经最多一次养过
15 只猫的他,现在与家里的两
只分别叫做罗拉和布丁的猫朝夕相处。在微博上关注刘展耘的
朋人误解商业摄影师是提供创意的人,其实商业摄影师的工作是对客户或广告公司的创意稿进行拆解和组织。我不仅要会拍摄、还要有能力找到模特演员、还要会搭景。浏览我拍过的任意几个广告作品,就能同时看到微距拍摄、人像拍摄、实景拍摄,及棚里搭景等能力要求。如果客户的创意稿要求我拍一只蚊子,那我要找地方抓一只完整的蚊子才行。同样的创意稿经过不同的摄影师拍出的效果和感觉也都
截然不同,这取决于摄影师对创意的理解、组织和执行能力,
进而逐渐形成客户对摄影师的信任度。” 独立精神
使他从香港到北京 虽然刘展耘的师傅蒋家骅在当时
的香港几乎是所有品牌广告和目录照片的指定拍摄者,但那时
出头的刘展耘自觉在市场相对饱和的香港短时间内无法超
越年纪尚轻的师傅。于是, 7 年的助理工作后,刘展耘开始独
立以摄影师的身份工作,同时探寻着自己的摄影师道路。
1998 年,刘展耘来到北京。之前在香港开过一段时间摄影棚
的刘展耘发现,内地的商业摄影界正面临着市场需求和摄影人才供应的不平衡。刘展耘回忆那时内地还未将商业摄影师作为一项职业来看待,许多摄影人都是在体制内为各自单位做一些拍摄工作。“但是,市场已经发展到了需要专业摄影师的水平。如果一个方便面厂要出一款方便面,自然会意识到包装上
需要一张照片。时装在推广时也需要 Catalogue (型录)。”刘展耘说,“当时的广东、深圳已经有一批摄影师在拍摄产品
和 Catalogue 了。”但与北京相比,刘展耘认为广东、深圳和上海并不能吸引他,因为这些地方缺少杂志等媒体。“我很重视媒体,而北京是媒体的中心。我到今天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没
有错。现在著名的商业摄影师也渐渐都从全国的四面八方聚集到北京来了。”刘展耘说,“相应,最好的模特儿、最好的服装也在北京。而摄影与绘画的区别就在于摄影师要有素材支
撑,而北京就是资源的聚集地,现在大部分杂志的大片也都是
在北京拍摄的。”在北京搭建自己的事业平台在刘展耘看来是
自己事业成功的起点。 刘展耘到北京后,开始为杂志供
职并接拍一些广告,那时的杂志照片许多都是从外刊中来,刘
展耘属于第一批杂志自主拍片的摄影师。那时,刘展耘的
portfolio (案例本)的优势是细节精细;拍摄的时装也有更
多的创意和造型,时尚度高,可以说,那个时代的香港摄影师
到内地发展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时至今日,经过多年
的打拼,看过刘展耘作品的人都能看到一种“标签”样的调调,看到这种影调,几乎就能认出这是刘展耘的作品。这是一种色彩,一种画面的透明感,是后期对影像恰到好处的调整。“摄影师们用同样的软件,但出来的色彩感觉可以完全不同,这就在于摄影师如何找到并培养自己的色彩味道。软件教授起来很快,但对色彩的控制却
从香港到北京-北京到香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