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小城镇特色商业街区规划研究
宁启蒙 曾志伟 汤放华等 摘要:本文通过对湘西苗疆地区特色文化的溯源,引入城市形态学的概念,分析湘西苗疆小城镇特色商业街区意象的构成元素,并以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大道规划为例,进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进行综合研究。
3 湘西苗疆地区特色商业街区规划要素分析与规划实践
本次规划研究实例选取的是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大道规划,项目基地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城儒林镇的北部,所在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是全国现有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历史悠久,近年来交通日臻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加强,投资环境十分优良,发展前景尤为看好。民族大道作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形象大道,也是承接南北新老两个城区的标志性大道,其建设目标,是打造一条以商贸旅游为主,同时集体现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商业、金融、居住、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街道,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休闲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3700m2,临街长度约900m,临民族大道两侧各24m,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商业街区,符合规划研究对象要求。
城步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在实质上来说即是对其意象营造,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将意象的构成元素分为区域、道路、边界、节点、标志物五大元素,从而在特色商业街区规划研究中,可从这五类元素分别对应的总体布局、交通组织、街道界面、节点空间以及标志性装饰小品五方面对商业街区意象营造进行分析。
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大道为东西走向,西端道路北向用地落差较大,其余地段较平坦,由西到东分别有南山大道、古田路、儒林大道、连峰路、人和路、白云大道与之相交。根据这一自然地形特征,用地以规划道路为轴线,安排商业、金融、居住、公园等地块。以方便人们生活、营造美好环境、促进商旅发展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建筑形象、空间联系、景观塑造等内容,着眼于文化内涵、空间结构和整体形态轮廓,结合等高线走向展开空间布局(图1)。
用地内的建筑布置主要采用行列式,部分采用自由式、院落组团式等形式,并结合地形
进行竖向设计,构成山水相映的城市空间形态。结合民族公园和民族大道发展两种功能,充分利用基地和周围环境条件,从域步历史及现有特色文化提取苗族文化的精华,按照苗族的历史发展及文化发生,以抽象的时空理念概述域步及苗族的发展过程。主线:锣鼓广场(聚众驱兽)――山顶图腾(原始信仰)――山水对歌(苗族生活)――表演广场(文化交流)――运动坪地(现代精神)以苗族民众的生活从古老走向现代为概念贯穿整个公园的景观主线,局部辅以趣味节点,让苗族传统文化融于绿色惬意休闲场所中,赋予了景观的多样化和深远意境(图2)。
规划因循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骨架,组织规划区内完善的车行、人行道路系统。以城市主干道为主要联系轴,城市支路为媒介连接各用地,将各功能区串连,加强它们之间的交通联系,并在主要公园绿地、景观节点、商业中心等考虑配置相应的停车场,充分满足旅客和居民停车的需求(图3)。
规划的交通体系分为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外部交通是景观联系城市的纽带,内部交通则主要起到沟通各建筑之间的作用。区域内重视公交系统的形成,共同形成安全,舒适的景观交通体系。公园片区中,弧形道路的连续相接构成内部交通骨架,强调了水线的自然伸张,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水面景观。紧密连接沿湖亲水步道和栈木道,形成良好的步行游览空间在步行系统上采用当地民居中的表演场地的鹅卵石铺法,图案划分着重于线与韵律的关系,便于与城市公共设施融为一体,并形成特殊的景观,具有强烈的识别性。铺地材料在整体图案的控制下,采用多样材料如石材(花岗石、板岩等)、广场砖、彩色水泥等,在节点处可以用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加以点缀,使石头铺就的美丽而又各不相同的图案极具民族特色。而停车场采用规则式铺装方式,运用植草砖,种植本地树种,在满足停车需要前提下实现最高的绿化率。
街道交通组织贯穿了景点,对人群具有导向性,但是单调的街道流通性空间缺乏美感,使人感觉索然无味,难以驻留,而街道界面的丰富与创造则会使街道空间成为城镇的室外客厅和景观走廊,使人流连忘返。
规划中街道界面的设计主导思想是充分体现乡土建筑的原生态性和表现力,沿街建筑采用有进有退、封闭与开敞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街道活力,丰富街道空间层次与文化内涵。建筑风格从当地民间建筑演绎而来,通过调研了当地丰富的民间建筑,提炼出其中的典型建筑元素,如屋顶形
湘西小城镇特色商业街区规划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