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
—— 走进学生的心灵
乔庄镇希望小学 于方中
有一个寓言故事:有一扇大门上挂着一把锁,铁棒连撬带砸,也不能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例如: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我一开始设计比较学生的体重,并请几个同学进行称重比较。再让学生仿照比较体重的方法来比较1克和1千克的东西,由此引导学生找到可与千克的认识与不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3)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 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 、倾听和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化”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 、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 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 、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究 、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 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 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题:关于超市购物的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
超市去询问和调查,课堂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结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的理解 、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改” 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现行教材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
三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 、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到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
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贾永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