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老师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向其他老师请教,仔细学习数学教材,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教学工作有安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将来,为使今作中发觉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究后获得胜利,体验到参加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先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成显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细致视察,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师最终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爱好更浓,主动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加,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坚固。
五、创设探究,探讨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师的诱导下探究探讨,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须要。如:师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师让学生随意说一个整数,师立刻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异,艳羡,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师的诱导下,逐步发觉quot;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体验到了求知之乐。
六、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爱好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精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特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惊慌,刺激的学习中获得胜利,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七、创设激励的情境,让学生苦中求乐。“自信念”是学生学习学问的关键,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逆境中树立“自信念”,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乘法安排律的反用”这课时,学生在驾驭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视察,发觉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手足无策,难以下手。这时,老师应大胆激励学生细致视察,分析,在老师的细心设计,谆谆教导下,通过艰难的探讨,学生逐步发觉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安排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老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逆境中历尽千辛,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念。
八、创设多元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整体教学之乐。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索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育学生视察,实践,思索,分析等实力,让学生的素养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的乐趣。
通过几年的探究,我有以下体会: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爱好”操作充分体现了素养教化,重视了学生特性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爱好”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合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子,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爱好”操作促进了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把如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爱好作为教学探讨的核心。
4、“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爱好”操作切实提高了老师业务实力,丰富了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老师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在学期中休完产假回校接任四(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针对自己对该班不熟识的状况,我刚好与班主任交换学生的信息,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面对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育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特性发展,工作责任心强,听从领导的分工主动做好本职工作,仔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刚好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得各种学问,形成比较完整的学问结构,严格要求学生,敬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当完成教化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一些体会: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仔细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