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doc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充实心灵的东西, 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 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康德都说黑格尔的书是引起头痛的最好的方法, 我想说康德的书是引起头晕的最好的方法。这几天连续作战至今天上午终于读完了, 读完后是一种征服这晦涩著作的喜悦, 即便没怎么搞清楚,只是浮光掠影粗略的第一次阅读; 不过读完后的那个晕眩和浑身抽了筋似的疲惫让我这个最近特能吃的人根本没有食欲吃好午饭,胃在举竿反抗着。不过版本我还想说两句,虽然我只能读翻译过来的著作,也没有读过更早的关先生的译著, 至少在我看来这个韩先生的译著实在不太好懂。苗力田先生曾认为翻译工作绝非等闲,感慨”教康德老人说话不易”,我还想说”读康德老人说的汉语”又有一种不易, 只恨自己没有掌握好人家的语言能看原著了。据说邓晓芒先生译得还不错,打算买一本来比较着读。我常常认为中国哲学中有一种精神让人振奋,尤其是读到《孟子》的”我善养浩然之气”的那一段, 感觉”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的浩然大丈夫之气由内而生。这段话说白了! 就是做人要走得直, 行得正, 要诚以待人!! 时间长了! 自然就会显的正义凛然,邪恶宵小不敢正视!!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我也领会到了同样的感动。他拒绝建立于经验主义质料上的任何以道德准则为普遍法则的粗野做法, 批判这种做法将带来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矛盾。康德永远把人当作目的, 德行永远是尊守法则而不是别的准则或幸福追求, 从而树立了主体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向。康德认为思辨理性象继母一样仅仅供给我们达到我们的目的必需的能力, 认为只有在纯粹实践理性当中才能为上帝和灵魂的实在性成为可能, 而这两个公设使德行和幸福在实践理性的必然目的至善当中得到统一。结语中康德提出了那为后代人不断引用的一句:”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令”。在《实批》中康德批判了不够纯粹的实践理性, 由此主张职责的重要性, 确立了道德法则的尊严, 同时把人提高到令人眩晕的高度, 为其理论赋予了永恒的崇高价值! 无疑, 《实批》中康德的论证是绵密的,康德讲到的道德价值是崇高的、严格的。我认为一个好的解读者和理论工作者是对某种理论有坚定的信徒。我不知我应该相信谁? 经验主义的功利论我是不信服的, 所以我没有”可爱者不可信, 可信者不可爱”的感慨, 只是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是我比较赞赏的理论, 可能它和中国的”知性尽性”和”内圣外王”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 亚氏理论和康德的道德哲学之间有无通约的可能? 康德把幸福看作是彼岸世界的,或者要求修行德性或者要求遵从法则, 在亚氏和康德那里没有所谓公共伦理和私人道德的区分, 因此我也不认为把亚氏德性论看作是私人的,而把康德的道德哲学看作是公共的这种划分方法。这并不能沟通而者之间一些基本观点如不同的幸福的理论。我突然想到麦金太尔的《伦理学简史》当中以极小篇幅谈论康德得让人不解之处, 或许麦金太尔是为了自己的理论建构有意避开了强势的康德? 或许我们这个社会不再需要一个普遍客观的道德? 人们可以对道德有着自我的个性化的理解? 这不是一种两张皮人格吗? 这种人格可能吗? 可以吗? 而我们常常感到困境的道德问题恰恰在于道德客观性受到质疑, 道德普遍性的论证受到阻碍的状况不是吗?? 需要一个普遍的道德, 这在我们看来难道不是一个必需的理论和实践前提吗? 接受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102 KB
  • 时间2017-02-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