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偶尔的时机想到创造避雷针的: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和天空的雷电联想 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周期性规律的原因也许会被提醒”。但门捷列夫本人就在将要揭开周期律本质的前夜,1907年带着这种矛盾的思想逝世了。
门捷列夫并没有看到,正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伟大发现和理论,提醒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扬弃了门捷列夫那个时代关于原子不可分的旧观念。在扬弃其不准确的部分的同时,,比当年门捷列夫的理论更具有真理性。
【门捷列夫的平生】
1907年1月27日,俄国首都彼得堡寒风凛冽,太阳黯淡无光,寒暑表上的水银柱降到零下20多度,街上到处点着蒙有黑纱的灯笼,显出一派悲哀的气氛。几万人的送葬队伍在街上缓缓挪动着,在队伍最前头,既不是花圈,也不是遗像,而是由十几个青年学生扛着的一块大木牌,上面画着好多方格,方格里写着“C"、“O”、“Fe”、“Zn"等元素符号。
原来,死者是著名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木牌上画着好多方格的表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对化学的主要奉献.
门捷列夫生于一位有十七个子女的中学校长家庭,他排行十四。出生刚数月,父亲双目突然失明,接着又丢掉了校长的职务。微薄的退休金难以维持生计,全家搬进附近一个村子里,因为舅舅在那里经营一个小型玻璃厂。工人们熔炼和加工玻璃的场景,对他以后从事和烧杯、烧瓶打交道的化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1841年秋,不满七周岁的门捷列夫和十几岁的哥哥一起考进市中学,在当地轰动一时。不幸总爱跟随贫困人家。门捷列夫13岁时父亲去世,14岁时工厂遭火灾化为灰烬,母亲只好再次搬家,将成年的女儿们嫁出去,让两个儿子参加工作。1849年春,门捷列夫中学毕业,母亲变卖家产,一心想让小儿子上大学。在父亲的一位朋友的帮助下,门捷列夫进入彼得堡师范学院物理系。只过了一年,就成为优等生。紧张学习之余,还撰写科学简评得到少量稿费。这时他已经失去任何经济支持:舅舅和母亲相继去世。1854年,他大学毕业并荣获学院的金质奖章,23岁成为副教授,31岁成为教授。
使他获得最初声望的是《有机化学》,为了写这本书,,积劳成疾,竟双目半盲。每天从清晨工作到下午5:30,“中饭"后继续工作到深夜。他是在书桌前死去的,,好多外者问他是怎样想出周期律的,门捷列夫听了大笑:“这个问题我考虑了20年之久,而您却认为我坐着不动,5个戈比1行、5个戈比1行地排列着,突然就成功了?”
诚然,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门捷列夫的格言:“什么是天才?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爱迪生 (1847—1931)
19世纪被誉为科学的世纪,也是以科学的技术化和社会化为突出特征的世纪。科学在这个世纪开场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起云涌的伟大创新转变成为技术科学的宏大威力。这个世纪的一些科技巨擘继续活泼于20世纪。托马斯·阿尔沃·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就是其中之一。美国《生活》周刊不久
科学家小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