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地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地名?.doc1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地名? 【素材呈现】 2016 年3月 22 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今年 2月, 国务院发布《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3月 22 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 针对方案的实施做更详细的部署, 明确要求, 在明年 6 月完成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任务。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 对地名的规范清理, 除了为给群众提供标准规范的地名信息、方便社会交往, 更是保护文化遗产、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将重点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地名, 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 特别是一些老地名, 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 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而近年来,地名的命名和更改引起的争议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偏爱仿古, 觉得越古越有文化; 有些地名很古怪, 例如某地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后竟直接命名“土八路”;重名现象更是严重,某城市中光是“新村路”, 就有 6条; 更有一些城市, 热衷于起洋名, 存在“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名扎堆的乱象。林林总总,光怪陆离,让群众看着是一头雾水。 2 2014 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数据, 1986 年以来,近 30 年的时间, 我国约6 万个乡镇名字、 40 多万个村名被遗弃, 永远地躺在了旧纸堆里。 201 3 年民政部资料显示, 1980 年到 2003 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地名近 40% 。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 2007 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 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 我国早在 1986 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 其中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很多地方政府也对该条例进行了细化。但由于缺乏明晰具体的操作,没有惩戒性规定的兜底,并没有遏制住地名更改乱象。【多维解读】 1. 保护历史记忆地名既记录了丰厚的记忆与情感, 也承载了大量的国家与民族文化历史, 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一旦头脑发热随意更改地名, 改丢的不仅是“乡愁”,更是历史文化的痕迹。地名不仅是简单的自然实体标记,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地名“承载着普通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加强地名文化建设,还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手段。如果这个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 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通过保护传统地名, 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加以储蓄留存, 强化城市文化的涵养功能, 树立浓厚的地名自豪感、传统文化敬畏感, 将地名标准化和规范化真正落到实处, 为一个地区的公众打造风格独特的“精神的田园”。 2. 留足民意空间 3 地名, 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 而成为相应地方群众生命和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 对于地名的保护, 特别是变更方面, 尤其需要注重听取相应群众、单位的意见。所以, 在规范使用地名时, 应该坚持沿用为主, 坚持尊崇历史、尊重民意、规范简明的原则来使用地名。哪怕是一条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地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7-02-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