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扬州炒饭.doc1 注册扬州炒饭话说 200 5 年扬州某市领导发现很多外地来的客人总是指定要吃扬州炒饭, 而吃了之后又总是大失所望, 于是要扬州市烹饪协会弄个扬州炒饭的标准出来, 一统江山, 捍卫水平。后来他们不只真的炮制了一份标准材料种类分量表和烹制过程, 还拿到扬州市标准局去注册, 推出一套“扬州炒饭制作标准法”。消息传出之后,全球中餐业都疯了,有人质疑那套标准不够标准,有人认为这形同垄断不利行业发展, 有人担心此风一起, 日后什么厦门炒米、兰州拉面一一注册登记可不是闹着玩的。最令人感到愤怒的, 是这条办法规定只有某些“定点餐厅”可以供应扬州炒饭,形同“禁炒令”,日后世界各地的中国菜馆难道都不能卖它了吗? 还好后来也没人管它, 整件事不了了之。原来是因为这项注册过不了国家工商局那一关, 他们认为“扬州炒饭”是个和“啤酒”差不多的通用名称,不能拿来注册。这出闹剧说明一点, 食物是种流变不居的东西, 同一种材料移植到了第二个地方, 不只会有变种, 还会有截然不同的新用法, 同一种菜式到了不同厨师手中也会有变奏新版,强制的标准既不智也不可行。就拿扬州炒饭来说吧, 其实它哪里是扬州的炒饭呢?根据记载, 清光绪年间, 广州有家叫作“聚春园”的菜馆, 专做淮扬菜, 是很多“外江佬”帮衬的名店。他们家的大厨因地制宜, 把叉烧等广东材料混合了虾仁和海 2 参, 推出一道“扬州锅巴”, 颇受欢迎。这是典型的“老派 fusion ”, 锅巴是标准淮扬食制, 叉烧却是地道广东特色, 广州的淮扬菜馆把它们组合起来,谁曰不宜? 可是广州人毕竟吃不惯锅巴,于是许多当地酒家就把锅巴变成炒饭, 还将贵价的海参踢了出去, 好让一般大众都吃得起, 这就是扬州炒饭的由来了。难怪很多人说扬州的扬州炒饭不“正宗”了, 因为扬州菜馆往往做不出好叉烧。也难怪很多人说扬州市烹饪协会的“扬州炒饭制作标准法”不够“标准”,因为它把海参放回材料单,却少了叉烧
注册扬州炒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