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张惠敏立项书.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实际意义、理论意义
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讲,“学会认知”就应包括学会自主预习。
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呈现的一种新趋势是: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而在中国,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成长也成为一种共识,应运而生的教改实践亦如雨后春笋。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提倡自主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学习的潜能将能得到更好的开发。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自主”即“自觉主动”。预习就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是学生在正式课堂学习之前,为接受新知所做的一些必要的预备性学习与准备。只有认真预习,才能发现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才能发现疑点。把预习过程中的疑点提出来与同学交流,就是合作交流。对于更多的疑点,自己搞不清楚的,交由教师组织讨论,这也是合作学习。所以,预习能更好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预习是贯彻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的需要。预习也是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数学教师方面来看,对预习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预习会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局限于课本,课堂探索缺少了新奇感,而没有经过预习的课堂,更能闪现学生的思维火花,更能呈现出没有预约的精彩,所以不赞成预习;有的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倡学生预习;也有的教师持中立态度。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课堂的精彩来自学生更深更高层次的发展,也逐步认识到了自主预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目标模糊,方向不明,“预习”变成了一种事实存在,却缺少意义的存在,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预习能力没有系统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小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应包括:主动预习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主动复习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为此,我确定了以“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实验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包括认知、心理、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特点。
,了解课题研究现状,确立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及突破点。
,取样实验班学

张惠敏立项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yzhluyin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1-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