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读书体会.doc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读书体会一学期的教导培训班结束了, 为了完成作业, 我翻开了《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肖川主编。而一看便一发不可收也。我一口气读了下去。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 提高教师学生的生活质量等这些经常盘旋于自己的头脑中的问题,作者用简洁、明快, 既有理论的阐述, 又有实践的案例, 既有学者们已经达成的一些共识,也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譬如: 第四章“创设健康的学校文化”中, 阐述了学校文化概念、学校文化特征、学校文化类型及课程文化、学生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学校的组织管理文化。这其中的不少当初在讨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新三年规划中曾经思考、探讨, 但较为迷惘的问题, 现在读来如同一阵清风, 使人倍感清新。作者阐述道:”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 没有教师高质量的课堂生活就难以有学生高质量的课堂生活, 而作为老师, 要有乐于与人打交道, 热爱学生, 擅长表达自我的资质,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 这种大气是教师非常需要的, 因为只有大气, 才能真诚地放飞想象的翅膀, 去拓展心灵空间和精神培养”。”教师从学生那里感受到的是渴望求知的热忱, 还是寡然无味的无奈, 学生对教师是充满信任与尊敬, 还是疏离与不屑。当老师更多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昏昏欲睡, 冷漠与迟钝, 久而久之, 教师内心也就会变得麻木和苍白, 教学将成为教师无聊的劳役, 机械应付”。又如第十章”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对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行为特征、作为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行为特征、作为组织高效有序课堂教学的组织行为和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人、事、环境等因素协调控制的管理行为特征,以及教师自我发展的行为特征、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批判, 并阐述了学生的渴求的行为的特征、质疑的行为特征、活动的行为特征、自我调控的行为特征。同时就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水平, 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批判能力, 包括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计划与管理时间的技能, 要教会学生做笔记的技能, 教会学生自我监控的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建设, 读来使人如沐春风。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双边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活动类型, 这种互动作用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 而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目前普遍公认的有效教学的一种定义是: 有效教学, 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做出正确的决定, 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美国的伯利纳和蒂柯夫, 通过研究列出关于阅读和教学的有效教学行为有:⑴教师建设性地对学生情绪和态度做出公开的语言或非语言的反应;⑵教师认真听取学生在讲什么、谈什么、背什么;⑶教师对学生某类指导或警告,
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读书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