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及其应用
鹤壁市中医院 宋俊建
精选
*
桂枝
桂枝类方的临床应用范围很广,是学习中医首先应了解与熟悉的。要熟悉桂枝类方,又必须首先熟悉桂枝这味药。
桂枝是樟科植物桂树的枯燥嫩枝,主产于广东及广西,具,阴阳并调,故而柯琴在?伤寒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精选
*
桂枝汤证
桂枝汤证是决定使用桂枝汤与否的依据。中医常用“有是证便用是药〞这句话来提示方证对应的原那么,中医所着眼的是方证是否对应,而不是注意患者所患的为何种疾病。因为病名是无穷无尽的,不断变化着的,而作为机体病理变化状态的“证〞是相对不变的。以不变应万变,正表达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根本精神,在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中同样表达出这个原那么。
桂枝汤证由三类病症组成的:
1, 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 上冲感,动悸,肌肉痉挛拘急。
3, 脉浮。或虚,或缓,或数,或大而无力。
4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
精选
*
指征1
自汗,是指自动出汗,虽气候不炎热,也不运动,也未服发汗药物而依然汗出者。 恶风,指对风冷过敏,在温暖的居室或多加衣服可以缓解;
发热,可以是体温升高,也可以是自我感觉周身发热。
以上三种病症单独出现时,不能说是桂枝汤证,但三者同时出现时,对诊断桂枝汤证的意义极大。
指征2:
是精神神经机能虚性兴奋的表现。
上冲感:包括昏晕、烘热、面红,失眠、多梦、胸腹有气上冲感、脐腹部的搏动感等病症;
肌肉痉挛拘急:包括胃肠痉挛性的疼痛、腹直肌拘急、四肢肌肉拘急疼痛等病症。
脉浮:指脉搏轻按即得,十清楚显,临床可以发现,体型偏瘦的患者一般多出现这
种脉象。桂枝汤证的脉象不仅浮,而且常并见缓象,即和缓不数,或并见虚象,即拄之少力或无力,有时也可见虚数脉象
精选
*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桂枝汤证是表虚证的典型表现。
表与里相对,虚与实相对。表里是指病位。
病在身体躯壳为:表,汗腺、皮肤及皮下组织、关节、上呼吸道的病变多表现为表证,病症为发热、恶风寒、无汗或汗出异常、身体痛、脉浮、苔薄等。
病在内脏为:里,消化、心血管、内分泌、血液、中枢神经等系统的病变多表现为里证,病症为便秘或腹泻腹痛、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身热口渴或肢冷畏寒 、脉沉、苔厚舌红等。
可见,桂枝汤证为表证。
精选
*
虚实是病势,即机体抵抗力与平衡调节力的动态分析。
从全体而言,虚指正气虚,机体的抵抗力低下,生理功能减退;实指邪气盛,病邪的毒力盛,机体抵抗力也不弱。
但就局部而言,虚指空虚,分泌太过,收敛缺乏;实指充实,收敛有余,分泌缺乏。
形象地说,大门开着,人们可以自由进出,这种状态为虚;
大门禁闭,风吹不进,人走不出,这种状态为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体也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门〞,如魄门、贲门、肛门....这些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时开时闭,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旦有病,有些门的开关失调,或常开,或常闭。开者虚,闭者实。
魄门常“开〞那么多汗、过汗、自汗,故为表虚;
魄门常“闭〞那么无汗,恶寒、皮肤枯燥,故为表实。
肛门常“开〞那么大便泄泻、稀溏、脱肛,为里虚;
肛门常“闭〞那么大便秘结,数日一解、腹痛拒按,故为里实。桂枝汤证恶风,自汗,发热。故为表虚证。
精选
*
临床应用
营者,营养全身的精微之阴气。
卫者,机体防御,卫外的阳气。
营卫调和,那么机体强健,不易患病,汗出正常。反之,那么自汗,盗汗,恶风,怯冷,易感冒,易致病。所以,桂枝汤常作为调理方,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
精选
*
一、营卫不和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那么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那么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假设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那么汗出。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那么愈〞。
?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汗自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那么愈,宜桂枝汤。〞
精选
*
桂枝汤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