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幕府山入侵物种
20
介 绍
小组成员:
王懿囝、佘天磊、李金华、
王子超、赵朋珍、李 悟、
李云云、孙卫星
介 绍
调查目的:了解幕府山生态修复工程及入侵物种
调查时间:2019南京幕府山入侵物种
20
介 绍
小组成员:
王懿囝、佘天磊、李金华、
王子超、赵朋珍、李 悟、
李云云、孙卫星
介 绍
调查目的:了解幕府山生态修复工程及入侵物种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幕府山
调查方式:实地探访、百度
小组分工:
王懿囝:负责现场安全; 王子超:后勤;
李云云、李金华:采访相关人员;
李 悟:采集样本; 赵朋珍:拍照
孙卫星:后期工作总结; 佘天磊:现场记录
目录
生态修复工程
入侵物种
傍江而立、有“十里长山”之称的幕府山,是古都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风景名胜地。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蕴含了大量优质白云石矿的幕府山,成了众多采石厂争相开采的对象。至2019年,这里已分布着9家采石厂和3个垃圾场,每年开矿采石400多万吨。其中仅方公里,,50年来挖掉10多亿吨石头,在山南端形成了长达几华里的矿区。
近半个世纪的无情开采,将南京人视为“绿肺”的幕府山破坏得满目疮痍,一些名胜景观也惨遭毁损。因开山采石形成的约2平方公里的裸岩,怪石嶙峋、砂石遍地,每当风过尘起,必是漫天浮尘。在恢复这里的植被之前,南京主城空气中的粉尘有1/3来自幕府山,周边民宅落着厚厚的一层灰,老百姓甚至不敢开窗,路人要戴口罩掩鼻而过。
纪实
纪实
幕府山日益恶化的生态状况引起市政府和市民的极大关注。在市人大、政协“两会”代表和群众多次呼吁下,南京市政府于2019年12月正式成立了“幕府山地区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决定全面停止开山采石,启动幕府山植被恢复工程。两年后,开始规划建设幕(幕府山)燕(燕子矶)风景名胜区。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我们前去幕府山考察的结果……
修复方法
幕燕风景名胜管理处处长方长久介绍,因为大量开山采石破坏造成的裸岩,不仅寸草不生,许多地方连寸土也不存,有的坡面斜度已经达到了70度以上。在如此陡峭的坡面上填土、固土、栽树种草,是摆在园林职工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9年开始实施的第一期植被工程,由于没有经验,补绿的成活率很低,有的甚至“颗粒无收”。经坚持不懈地科研攻关,科技人员和园林职工先后探索出了“凿石开槽”“石上绣花”“轮胎固土”等科学有效的办法,幕府山恢复植被的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在幕府山看到,令人惊叹的“石上绣花”,是在一大片陡峭的岩壁上采取人工爆破开槽,槽深至少在60厘米以上,再一点点将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泥炭填入其中植树种花。在另一块2万多平米的裸岩上,由幕府山首创的“轮胎固土”法,先将直径2厘米的钢筋打入岩石中以固定每一个轮胎,再将6万余只轮胎用粗铁丝相连固定,形成一个巨大的轮胎网覆盖在陡坡上,再由人工传递将土送达每一个轮胎中栽种植物。这样,以往根本不可能再生长植物的陡坡上如今已绿色满眼。
石上绣花与轮胎固土
经过8年八期工程的艰辛补绿,,,基本恢复了绿色生态,来此栖息的鸟类也达到了100多种。
幕府山再造生态的几点启示
一、政府重视环境保护、果断决策是再造生态的重要前提。
二、群众环保意识的觉醒是再造生态的动力所在。
三、市场化运作是再造生态并保证“长治久安”的主要路径。
四、处理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恢复生态的关键。
下面是我们实训时的图片
一枝黄花
一枝黄花(学名:Solidago decurrens )是一个多型性的种,叶形与花序式有极大变化。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生于海拔565-2850米的山坡、阔叶林缘、林下、路旁及草丛之中。原产于中国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喜生长于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宜栽种于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可采用种子、分株等方法繁殖。全草入药,性味辛、苦,微温,能袪风清热、解毒清肿等。
三叶草
三叶草又名车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2种类型,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三叶草是优质豆科牧草,茎叶细软,叶量丰富,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既可放养牲畜,又可饲喂草食性鱼类。其中白花三叶草(Triofliumrepens),因其植株低矮,适应性强,可作为城市绿化建植草坪的优良植物。
火棘
火棘又名救兵粮、救命粮、火把果、赤阳子,蔷薇科火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m,通常采用播种、扦插和压条法繁殖。 火棘树形优美,
南京幕府山入侵物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