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经济危机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现实导言为什么要重读《资本论》? 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 ——马克思, 1867 年《资本论》第 1版序言?人们憧憬的繁荣时期将不再来临;每当我们似乎看到繁荣时期行将到来的种种预兆, 这些预兆又消失了。而每一个冬天的来临都重新提出这一重大问题: “怎样对待失业者? ”; 虽然失业人数年复一年地增加,却没有人解答这个问题;失业者再也忍受不下去,而要起来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刻,几乎指日可待了。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时刻,应当倾听这样一个人的声音……?——恩格斯, 1886 年《资本论》英文版序言?美国次待危机不可遏制地蔓延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向世界再次证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理论的真理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 2009 年撰文?在一片恐慌与悲愤地气氛中,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更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有人想从《资本论》中寻找答案,看看中国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讲了些什么,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中国为什么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新秀。?——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 2008 年首届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姆斯: ?“长久以前,马克思就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转之道。”?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因而是必然到来并周期发作的。?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如何孕育、产生、发展、激化、爆发,客观上就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本质根源、具体原因、表现形式、作用影响、发展趋势等, 这一系列洞见贯穿于整部《资本论》当中。?关于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 ?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信用体系而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信用的伸缩只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各阶段更替的征兆,所以“政治经济学的肤浅性也表现在,它把信用的膨胀和收缩,把工业周期各个时期更替的这种单纯的征状,看作是造成这种更替的原因”。?另一方面,信用对危机又会起到加速和强化作用,,以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 “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来说具有弹性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化到了极限。……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促进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要素。”( : 499-500 ) ?必须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演化与当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变化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全面地理解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根源,以及其具体诱因和新的表现形式。
《资本论》选读导论、第一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