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学法点拨
在教学时应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根底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再交流换算方法。这样既使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的根本方法,又懂得有条理地进展考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培养学生推理才能,从7:30到7:45分,过了多少时间,就是钟面上从几走到几,走了几大格,可以推算出走了几分钟.
其次,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平时上学的时间,看图说说你平时的上学时间,更能体会到某一段时间的长短。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1、
课件一只,内有例1、例2教学时的有关内容。
2、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自制的针面。
教学途径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呈现信息。
工人文化馆前面贴着这样一只广告
今晚电影:智力大世界
放影时间:晚上7:30-8:40
票价:35元
从这只广告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能提出哪些问题?关于时间的应该是哪一条?放影的时间是多长?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计算。
【设计意图: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重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一开场就给学生引入一那么学生富有兴趣的广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步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二)自主探究 形成算法
1、复习.
小朋友,时间单位的进率非常特殊,那么你能说说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吗?学生答复,老师总结板书:1小时=60分,1分=60秒.
2、教学例1。
小朋友,既然你已经明白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那么2时=( )分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先请你独立算一算,再集体交流。
交流算法:
(1)因为1时是60分,2时是60加60,等于120分.
(2)2时=60分+60分
(3)2个60是60×2=120(分)(假设有这样的说法,老师要褒扬)
3、试一试。(
课件出示) 3时=( )分 2分=( )秒 4分=( )秒,
做完后交流算的过程。
4、教学例2。
(1)初步感知算法。
用课件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的上学过程,然后用钟面上时间说说这段时间的经过。
(2)老师在钟面拨出:7:30~7:45两个时刻。
(3)小组合作计算“7:30-7:45”的这段时间的长短。
(4)交流.
①因为这段时间都是7时多,只要45-30=15(分)
②因为7:30是时针过了7,分针多了6大格,7:45分时针也过了7,分针多了9大格,分针从6到9经过了3大格,分针走一大格就是5分,所以3个5相加就是15分,即:5+5+5=15分.
③分针从6走到12刚好是一小时的一半,是30分,从6走到9又是30分的一半,所以是15分。
④可以是续数法:31、32……45是15分钟。
5、得出求某一段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小朋友,要计算经过了某一段时间,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1)先读出或写出开场的时刻,再读出(或写出)完毕的时刻,然后把完毕时刻减去开场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