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 显卡一、处理器: 目前英特尔移动处理器家族从低端到高端排列依次是:Atom (凌动)单核-- 赛扬双核--奔腾双核--酷睿 2双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一层级处理器的性能就一定更强,举例而言,高频版奔腾双核的效能就有可能超越低频版的酷睿 2双核。众所周知,处理器的性能高低是由多项参数共同决定的。根据我们的测试经验,这些参数对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内核架构> 核心频率> 二级缓存> 前端总线。现在占据主流市场的都是45纳米双核处理器——从赛扬双核 T300 0到酷睿 2双核 T9000 ,它们有着完全相同的内核架构:代号为 Penryn 的酷睿微架构。主要区别在于,中低端双核处理器在二级缓存和前端总线方面有所精简。以奔腾双核 T4200 为例,许多人都会主观上认定: “它的二级缓存只有酷睿 2双核 T6400 的一半,其效能肯定远远低于后者”,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实际上, 由于它们的内核架构完全相同,此时核心频率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我们的测试经验,在主频相等的前提下,奔腾双核的性能仅落后酷睿 2双核 3%~5% 左右。看到这里您可能会问: “奔腾和赛扬双核都这么强,酷睿 2还怎么卖啊? ”这里就要谈到英特尔的产品策略了:一方面,它希望吸引消费者选择利润更高的中高端处理器,另一方面,又需要在中低端市场长期压制 AMD ,因此不能让奔腾和赛扬双核的性能太弱。从近几年的市场表现来看,英特尔的这种策略确实利大于弊。常见处理器的参数对比和分析: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还可看到, Atom (凌动)处理器的性能相当孱弱, 以 SU3500 为代表的 CULV 单核也好不到哪里去。采用这类处理器的笔记本,倘若同时打开多个程序或网页,系统运行速度就会变慢,因此对主流用户来说,还是应该首选双核处理器,即使是赛扬或 AMD 双核,其性能也比单核要好的多。笔者个人最喜欢的处理器类型是 CULV 双核,它们的性能接近奔腾双核, 但功耗却不足后者的 30% ,可以有效降低笔记本的发热量,并且延长电池续航时间。它的缺点是价格实在太贵,相应的笔记本价格大多在万元以上。不过好消息是,为了给下一代迅驰平台让路,这些 CULV 双核本的价格会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逐步下调。这里顺便交代一下,英特尔 T系列处理器的功耗皆为 35 瓦,P系列皆为 25 瓦, L系列为 17 瓦, U系列多数为 10 瓦( SU3500 为 瓦)。如果在这些型号前再加一个字母 S,则表明他采用了小型封装技术,更小尺寸的处理器,意味着笔记本可以设计的更轻薄。前面我们说过内核架构是处理器最重要的参数,英特尔之所以在同主频下的性能领先 AMD ,就是得益于先进的酷睿微架构。在英特尔家族内部, Penry n 和 Merom 都属于酷睿微架构,只不过 Penryn 是 Merom 的改进版,它主要将制程从 65 纳米更新为 45 纳米,小幅提升了二级缓存和前端总线,并且增加了 多媒体指令集(提升高清解码能力),因此综合性能有小幅提升。自从去年 7月发布以来,现在 Penryn 已经基本取代了 Merom ,成为主流笔记本上最常见的处理器架构。对多数用户而言,主流的奔腾双核处理器已经足够用了,将处理器换成酷睿 2双核而多花上千元其实并不划算。当然,如果您选择了一款中高端独显本
笔记本选购入门-看CUP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