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的故事冯巩与牛群有个相声,叫《我的儿子》。( 我认为是相声,网上有人说是小品。这个年头, 相声被认为是小品, 不知道相声演员心理是什么滋味)。里面有几句台词, 在这里啰嗦几句, 转录如下( 其中笔者觉得与本文有关的重要的文字用颜色标注): ……(牛群:简称“牛”;冯巩,简称“冯”) 牛:一分钱没给。其实呀,你别管给孩子花多少钱,只要花在孩子学习上。冯:花多少钱我们都乐意。牛:你看那天日子,我把我儿子就到跟前。冯:哦。牛: 我说儿子过来,你只要考上区重点中学, 你不是喜欢望远镜吗?爸爸给你买一个高倍的望远镜。冯:英雄所见略同。牛:是不是。冯: 儿子, 只要你考上市重点, 只要比牛群大大那儿子高一个层次。我就给你买一个游戏机。牛:转天我儿子给我一个表。冯:我也接到一张纸。牛: 我这么一看合同书, 甲方牛群。乙方牛小群。如果乙方给甲方考入区重点中学, 甲方应给乙方买高倍望远镜一个, 折合人民币一千元整。以次类推, 如考上市重点两千元, 考上全国重点三千元,少年科技大五千元。为尽事宜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解决,空口无凭,签字画押。冯:我们儿子写的就更绝了!特别强调,如甲方违约,须立即向乙方赔偿,精神损失费、心灵伤害费, 八百元整, 如付美金, 按当日牌价, 括弧不要卢布。签约人甲方冯巩, 乙方冯小巩。公证人,冯老巩。连他爷爷都上来了。牛:那天我无意当中从我儿子的抽屉当中翻出一价目表来。冯:我也从他枕头底下那出一小纸条。牛:上面写着, 帮妈妈刷碗三毛。冯:给爸爸拿报纸五毛。牛:陪奶奶看动画片,让奶奶高兴,九毛二。冯:骑着爷爷满屋子转,让爷爷锻炼身体,一块四毛九。牛:你着算帐算到我们头上了? 冯:要算帐先跟你们算算帐。……相信各位看官看了之后, 都会会心一笑。但是按照我们国人的习惯, 笑了就笑了。笑了之后, 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用金钱刺激孩子的读书欲望, 用物质鼓励孩子的学习动机, 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传统——从古到今不是都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言吗? ——只不过, 过去是用成功之后的金钱和物质来激发学习动机( 也就是说用的是“完成时”), 而今父母更多用成功之前和学习中的金钱和物质来刺激孩子的学习动机( 用的是“进行时”和“提前时”)。用物质和金钱来刺激和激发学习动机, 这样做好不好?好, 好在什么地方?不好, 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好?这里先姑且不论。再讲一个故事: 一朋友当年刚毕业后住在简陋的筒子楼里面( 上个世纪 90 年代的筒子楼,是 50、 60 年代修建的木楼,很拥挤) ,每天中午都有一群十分顽皮的孩子,整天在院子里吵吵闹闹,。孩子很尽兴, 但成人中午都无法休息。孩子顽皮很正常, 朋友知道找其父母也不起作用( 因为现在的父母一般都不会限制孩子的行为——尽管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别人。弄不好还可能落个“与小孩一般见识”的恶名, 更何况那么多人无法休息都能忍受, 他去找其家长劝阻, 不是别人得好处他挨骂? ——这在经济学里面叫“搭便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行为大家不认同但是都能忍受的原因)。后来朋友想了一个法子: 第一天,朋友对正在玩闹的孩子们说: “小朋友,你们来比赛,看谁喊的最响,我就给谁2 元钱。”孩子们于是拚命地喊, 朋友给其中一个喊得最起劲的小朋友 2 元钱, 并约定第二天再来比赛。第二天,朋友如约来到。
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的故事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