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学校史展解说词
欢迎大家莅临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大学,诞生于 1895 年,中华民族危难之秋。创立之初,就承载着救国图强的历史重任,已经走过了120 年的光辉历程,经历了工法肇基、创新转型、西迁播火、津沽复校、迎接解放、院系调整、改革开放等重要时期。现在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回顾学校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右边的 10 个灯带是学校发展的十个重要时间标志,显示屏上播放的内容是学校发展的 10 个时期的重要历史图片。左边的石版画是标志着北洋大学作为开中国高等教育之先河的“开源图”,其详细描述了奏请学堂成立的奏折片段、中外教师合影、中国的第一张大学毕业文聘、第一届毕业生、初创四学门律例、工程、矿冶和机械以及各学门的毕业生等内容,反映出中国第一所大学的创办历程。
第一部分巍巍学府国之大学
现在我们位于第一展厅, “巍巍学府国之大学”。北洋大学倡导西学体用,招生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科举取士,而是由学校直接面向社会招考。在上海《申报》、天津《直报》上刊登招生启事,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这幅油画就表现了北洋大学堂首次招生报名的情景,各阶层人士携子报名,十分踊跃。这里陈列的档案是北洋大学成立公告和招生启事的手稿,以及当时刊登招生启事的《直报》、《申报》。这份档案是奏请创办北洋大学的朱批奏折。时任天津海关道的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奏请光绪皇帝在天津建立首座西学学堂,奏折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办学的宗旨为“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可见,北洋大学一成立就肩负着“兴学强国”的重任。1895 年 10 月 2 日,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该衙门知道”,北洋大学随即成立。这里展出的五位人物直接影响了北洋大学堂的创办:光绪皇帝、洋务派代表李鸿章、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美籍教育家丁家立。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世人惶恐。为了强国救国,十八省举人联名上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公车上书”,光绪皇帝颁布《强国诏》,此时盛宣怀提出在天津设立西学学堂。盛宣怀的提议在当时可谓大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全面倡导西学,其勇气可嘉。学堂最初选址在天津大营门外梁家园村的博文书院旧址。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德军侵占了学堂。1903 年北洋大学堂在西沽重建校舍,占地 348 亩,前临北运河,后带桃花堤,景色相应成趣,校歌中的“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描绘的就是此处的景色。赵天麟校长任职期间,总结北洋 20 余年的办学经验,将其凝炼为四字校训“实事求是”,意在办事求学必须脚踏实地,根据实证,求索真相。“实事求是”的校训传承至今,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这些底衬文字是赵天麟校长在 1925 年为北洋大学三十周年校庆题写的祝词,既是其办学思想的回顾与总结,又是对“实事求是”校训的进一步诠释。巨幅的“实事求是”是 1985 年茅以升老校长为校庆九十周年题写的。这是北洋和天大时期的校旗和校徽。诞生于 1935 年 9 月的北洋校歌更是把北洋精神作出了深刻地阐述,展现出北洋人“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决心和志向。下面请大家一起简要回顾北洋的发展历程,1895 年创办时名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896 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1912 年 1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令“所有学堂,一律改为学校。, ”北洋于该年 4 月,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1913 年,遵教育部令改称“国立北洋大学”。1917 年 2 月教育部令北洋大学的法科调入北京大学,并于 1920 年最后一届法科毕业生离校停办法科专办工科。1928 年 7 月,大学区制试行,北洋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 随后不足一年时间,北平大学区被废止。随即根据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北洋更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37 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 月底天津沦陷,9 月 10 日,教育部令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研究院西迁,共同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 年 4 月,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月, 7 教育部指令将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其中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和其他三所大学的工学院组成。1946 年 1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复名北洋大学。北洋根脉回津复校。新中国成立后, 北洋大学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51 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9 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首批进入“211”和“985”重点建设工程,经过一百一十四年的创新发展,目前正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努力前行。
第二部分:大学肇始
北洋大学以哈佛、耶鲁等世界一
北洋大学校史展解说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